千古英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年3月31日,林徽因几天没有进食,全身无力,多个器官衰竭。 夜半,她忽然用微弱的声音对护士说:“我要见一见梁思成。” 护士看了眼指针刚刚落到“2”的时钟,回答:“夜深了,有话明天再谈吧。” 可是,她已经没有明天了。 她很快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没醒来。最后的话,她终究没能亲口告诉梁思成。 ...... 在生命的尽头,无论曾经怎样的丰富与绚丽,都不过是一个苍凉的句号,她的句号划在年4月1日6时20分。 多年来,林徽因一直在被误读,以至于很多人大骂她是“天字第一号绿茶婊”。 但是,当我们细细去查阅各种资料、典籍、书信与回忆录后,发现她根本不是什么“绿茶婊”,她是一片真正的“人间四月天”。 年出生的林徽因, 她的童年并不算快乐, 因为心爱的父亲并不宠心爱的妈妈。 其父林长民是清末有名的大才子。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 林长民更是被推举为参议院秘书长, 名动天下,风光无量。 而母亲何雪媛却极其平凡, 缠小脚,没读过书,不懂琴棋书画。 显然,这桩婚姻实在不能算是般配, 两人呆在一起基本没什么交流可言。 接下来发生的两次意外让何雪媛彻底失了宠。 何雪媛本来生育了两女一子, 但一场大病,夺走了襁褓中的儿子。 随后又一场大病,又带走了另一位女儿。 只有林徽因幸运地活了下来。 林长民的父亲为此着了急: “咱林家不能断了后啊!” 于是便让林长民赶紧又娶了一房小妾。 小妾性情乖巧,又一连生了几个儿子, 便从此得了林长民欢心, 而何雪媛从此就被遗忘在冷僻的后院, 过着分居的生活,整天以泪洗面。 徽因偶尔去前院找异母的弟弟妹妹玩, 回来就会被母亲狠狠数落半日。 跟着母亲住的徽因,活得抑郁而黑暗。 内心中,既饱含对父亲的想念与埋怨,对母亲的爱与不解 将她从黑暗中拯救出来的是书, 忠厚和蔼的姑姑林泽民教会了她识字, 从此徽因便泡进了满屋藏书里。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绝妙: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读书,不但驱散了徽因心里的抑郁, 也壮阔了她的格局,让她变成了一朵洁白的莲花。 那时,父亲忙于政务而常年奔波在外, 徽因便成了家里的通信员。 这些家信如今虽然都已寻不得了, 但所幸家人还保存着一批父亲给她的回信。 最早的一封回信,写于徽因七岁那年: “春深风候正暖,庭花丁香开过,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惜儿未来耳……” 七岁便能读懂父亲这般字句的书信, 可见徽因读书之广专注之深。 年,徽因全家随父亲定居北京, 她被送进了培华女子中学。 徽因那时虽只有12岁,却在同学中一望而皎然。 林清玄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 此语用来形容徽因,倒是极为妥帖。 那一望皎然的优雅,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年,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考察访问。 这次,也带上了徽因 这年9月,徽因考上了伦敦圣玛丽学院。 因为父亲需赴欧洲各国考察和开会, 徽因便常常一个人独守伦敦。 独守伦敦的日子, 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惆怅。 后来,她在给友人的信中回忆说: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 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 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情发生, 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 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 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徽因做着白日梦, 但白日梦也是梦,也可以实现啊, 那个人,真的就来了。 这一年,徐志摩也来到了伦敦。 “我想跟随罗素学哲学。” 而到了伦敦才知道,罗素已从剑桥离开, 有些失落的徐志摩, 只好选择了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于是乎,24岁的志摩和16岁的徽因, 被命运的丝线勾连到了一起。 初见她时,志摩全身一震, “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 他的五脏六腑被月色晕染了个干净。 初见他时,徽因眼里便起了涟漪: “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伪, 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 此后,志摩开始找各种理由到林家做客。 与徽因一起坐在康桥柳树下看夕阳西下,看百鸟归巢, 一起看那夕阳下闪着金波的潺潺流水, 在潺潺流水边,谈文学、谈诗歌、谈人生、谈理想…… 志摩后来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 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 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但这一春随着张幼仪的到来而草草结束了。 年3月,张幼仪来到了伦敦。 她是徐志摩发妻,并已育有一子。 徽因万万没想到竟是这般情况, 站在张幼仪面前,她有些惊慌失措: “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 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 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 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那几日,徽因茶饭不思, 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掉泪。 最终,她做了一个狠心的决定。 “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 父亲什么都没问,他心如明镜。 她没有去告别,只给了志摩一封信: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 这原也无可厚非。 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实是好的, 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 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 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 徽因就这样降下了帆,拒绝了大海。 回国后,徽因继续在培华女中求学。 林长民立马去找了好友梁启超, 想让徽因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订婚。 梁思成虽然个子瘦小,但才思敏捷。 喜爱绘画,是《清华年报》美术编辑。 喜爱音乐,是清华管弦乐队队长。 喜爱体育,得过校体育运动会跳高冠军。 外语甚好,译过王尔德《挚友》等作品。 而思成几年前便见过徽因, 对其才华与容貌甚是心仪。 两人便是那才子佳人,是天宫正对, 梁启超与林长民便在家长层面敲定了这门婚姻。 但这个敲定,不是勉强,可以变更: “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 于是,徽因和思成便开始了正式交往。 年5月7日“国耻日”这天, 思成和弟弟思永上街参加示威游行, 结果被一辆车撞飞,满身是血。 那些日子,医院服侍, 揩面擦身,把思成照顾得无微不至。 因为频繁接触,两人感情便如火箭般蹿升。 思成原本计划年赴美留学, 因为这场车祸,便只得再推迟一年。 这一推迟,正好等到徽因中学毕业。 于是年,两人便比翼双飞, 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到了美国,思成问徽因:“你想学什么?” 徽因答:“建筑学。” 思成又问:“一个女孩子怎么想学这个?” 徽因眼里闪着光:“因为中国有那么多好建筑,但是却没有现代建筑科学。” 思成原本想子承父业,钻研西方政治, 但他被徽因眼里的光芒打动了:“那我也学建筑。” 哪知思成选了建筑系,徽因却不能。 ——建筑系不招女生。 徽因无奈,也只好在美术系注册,但选修了建筑学全部课程。 年,两人双双以优异成绩毕业。 年3月,两人在渥太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那天,思成问:“为什么选择我?” 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徐志摩也干了一件大事, 在报纸登了个《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通告》, 他想借此挽回林徽因的心。 但徽因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思成。 她对此说过一句很理性的话: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 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 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 徽因写过一篇叫《九十九度中》的小说, 而她就是九十九度的女子,离沸点永远差一度。 减掉一度感性,增加一度理性。 徐志摩虽然多才,但是更多情。 “而女人想要的,毕竟是一份现世的安稳。” 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了一种人生。 所以,徽因最终选择了踏实可靠的思成。 而这个选择,避免了她成为另一个“张爱玲”。 有句话说得好: “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级。” 你可以保持九十九的热度, 但要想活得美,请把最后一度感性换成理性。 年,徐志摩坠机身亡后, 梁思成赶往现场处理丧事, 从现场带回来一块飞机残骸, 交给哭红了眼的林徽因。 林徽因便把残骸一直挂在卧室。 有朋友问思成:“你不介意吗?” 思成说:“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爱了。” 思成不一定有徐志摩的才华, 也不一定有胡兰成的浪漫, 但他一定是一个深情的男人,是一个胸中有大海的男人,。 年,两人从美国归来后, 双双奔赴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 徽因身体不好,一直有肺病。 后来日本侵华,两人往西南任教。 途中,徽因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 在湿冷的李庄,她卧床难起。 那个什么都不会的公子哥儿, 学会了侍弄火炉、炖汤做菜, 学会了输液、打针、煎药、消毒。 医生说:“肺结核要隔离治疗。” 思成不同意:“哪有什么可隔离的。” 于是,他自己也染上了肺结核。 为了徽因,思成宁愿低到尘埃里。 徽因爱美,他就为她做了一面仿古铜镜。 从雕刻、铸模到翻砂,每道工序都亲自经手。 并在镜子后面,刻下一段情语: “徽因自鉴之用。民国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 27年婚姻生活,他一直奉她为女神。 “我怎能负了她的选择。” 他不负她,她也一样。 抗战爆发后,他们举家逃难西迁。 “思成是个慢性子,一次只愿意做一件事,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 思成在建筑学问上是个大家, 但在逃难学问上却是个白痴。 于是,重担便压在了徽因身上。 梁再冰后来回忆说: “有一次,事先没有警报, 日本轰炸机都到了头顶上, 爹爹还以为是中国飞机呢, 妈妈立即抱起小弟,搀扶着外婆往楼下跑。 当时整个楼房震动,到处都是碎玻璃。 当我们跑到楼梯拐角时,又一批炸弹落下, 抱着孩子的妈妈在刹那间被震到了院子当中。” 徽因带着一家老小,从天津坐船到青岛, 再坐火车经济南、徐州、郑州到汉口…… 后来,徽因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 由天津到长沙共计上下舟车16次, 进出旅店12次,为的是回到自己的后方。” 抗战八年,她从千金小姐变成了糟糠妻。 “我是女人,当然立刻变成纯净的糟糠的典型, 租到两间屋子烹调,课子,洗衣,铺床,每日如在走马灯中过去。” “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 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过着我们父辈少年时期的粗简生活。” “夜里,给孩子们讲解庄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等经典, 教他们读诗,为他们领读英文作品。” 在颠沛中,梁思成的皮尺掉了。 皮尺是测量古建筑的必需工具。 思成整天愁眉不展,沉默不语。 徽因瞒着他,偷偷跑去昆明黑市, 用23元法币买了一条皮尺给他。 要知道,她在云南大学教一月书,工资才40法币。 她就这样竭尽所能地做着妻子和母亲。 但八年操持,她健康尽毁。 抗战结束后,美国医生里奥给她做了检查: “两肺和一个肾感染,存活期约为五年。” 朋友费慰梅感叹:“原本你是那样的温柔。” 林徽因笑着说: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爱,不仅是诗文章句里的喧哗, 更是付诸行动的关怀与陪伴。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 撰稿:徐嘉良 编辑:吴英涵 排版:徐嘉良 徐嘉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jd/7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去多伦多的时候我喜欢坐火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