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主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候鸟学习社区推荐:

这是转载郭朝辉律师所写亲子系列文章的第四篇。

旅行不仅是玩乐,它是观察世界的机会,是寓教于乐的课堂,也是家人朋友欢聚的时光。时差、气候、饮食、语言、习俗,旅行中的每个体验,都能让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包容接纳的能力。在此篇文章中作者将家人之间的旅游经历细细道来,字里行间尽是欣喜和畅达之情。在他的旅游当中,“三游”便是最好的旅游攻略,从“预习”到“体验”再到“回味”,真正将旅游的那些美好时光变成陪伴儿子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儿子马上就满18岁了。计划在他18岁生日前,写几篇成长的小文,作为我们一家人的纪念。

第一篇写了那些年,我和儿子一起看过的电影;

第二篇写了那些年,我送儿子上过的兴趣班;

第三篇写了那些年,我陪儿子一起读过的书;

这是第四篇,回忆一下我们带儿子的出行。

旅行,对我们很重要

(在加拿大安大略湖边的欢跳)

是否喜欢旅行,是件很个人口味的事。我们一家三口,很巧合也很幸运,出行意愿高度一致。有一年元旦,儿子大约十岁,我们每人写下自己的三个新年愿望,然后拿出来分享。结果三人不约而同,写下了“旅行”。当时就很开心,决定这个愿望一定要被优待。

上班上学节奏忙,我们抓紧机会,尽量将三人的日程凑到一块,在家庭活动上优先考虑出行。就这样,在孩子补习班和大人加班轮班的各种夹缝中,我们大假大游,小假小游,没假就在家门口游。

(家门口游,去广州看拜仁慕尼黑的来访比赛)

旅行对于孩子和我们不仅仅是玩乐,它是观察世界的机会,是寓教于乐的课堂,也是家人朋友欢聚的时光。

时差、气候、饮食、语言、习俗,旅行中的每个体验,都能让孩子增长见识,更容易培养他包容接纳的能力。

(日本游,参观传统工艺作坊,被浮世绘吸引了)

在我们的价值观里,旅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比名牌包包和高档服饰,高太多了。我们送给儿子的礼物,许诺给他的奖励,也常常会是一场出行。

(儿童节的礼物是暑假出行)

体会不同类型的旅行

这么些年游下来,感觉旅行可以分三个类型:

一是走马观花的观光;

二是沉浸融入的体验;

三是轻松肆意的度假。

我们参加过的十天游历欧洲N国的旅行团,就属于典型的走马观花的观光团。跟着导游、坐着大巴、集中吃团餐、每晚换酒店、景区点卯(编者注:清点人数的意思。旧时官厅在卯时(上午五点到七点)查点到班人员,叫点卯)、拍照留念,全程没有和当地社区有交流。

(走马观花威尼斯)

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在刚刚开始旅行(特别是出境游)时,有其明显的优势。够广度,一次性掠影无数,对异域风情有一个初步印象,而且带来去过N多地方的满足感。

去日本、韩国、埃及等地掠过几次影后,就觉得这样的方式不过瘾。随着出门次数的增加,一家人更倾向深度一些的体验。

(日本观光游,觉得不过瘾)

我们开始安排自由行,降低广度,增加深度。在行程中,除了景点,我们要有机会吃当地的食物、住当地的民宿、逛当地的超市、与当地人打个交道。

(阿拉伯清淡的水烟,儿子也想试试)

最近几年,我们用十二天在加州自驾、九天逛夏威夷、十五天横穿从纽约到芝加哥、十二天游加拿大东部、十天感受阿拉斯加。租车方便、道路优良、使用英文,北美大陆是我们自由出行的首选地。

(雪佛兰三排座的大车,驾驶视野好、六人乘坐空间宽敞,尾箱也大,是人多走长途的上佳选择)

改为自由行之后,前期准备工作量迅速增加。当然回报也非常明显,尽管这样的行程仍旧匆匆,但对民风民情感受更多、体会思考也会更深。

第三类旅行,其实已经不是行而是度假了。

目测西人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住在一个地方不挪窝,每天吃吃喝喝,参与当地各种游乐项目,游水、溯溪、徒步、山地自行车、出海钓鱼、冲浪、滑雪等等。

(墨西哥坎昆度假,尽情沉浸在游戏世界)

我们偶尔会安排这样的方式,比如墨西哥坎昆、古巴巴拉德罗、夏威夷檀香山以及加拿大惠斯勒,都是有名的度假胜地。

(墨西哥坎昆度假)

住在一个酒店不挪窝,轻松享受、身心愉悦、母慈子孝,非常有利于家庭建设。

(周末抓紧时间,短途度假)

我们喜欢旅行,我们认真旅行

我们的“三游”

在这三种旅行方式中,我们全家最喜欢的是第二种体验游。为了在一次旅程中获得更高效、更有品质的体验感受,我们出行尽量做到“三游”。

三游,就是游三次。

第一游,攻略背景游。

针对出行季节、时长、兴趣以及儿子的年龄,一家人一起商量找到合适的目的地。我们喜欢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的地方。订好目标,大家就仔细做功课。

(去古巴度假,带上三本介绍古巴的书)

吃住行的事务性安排通常是我们大人做,三个人都要做的功课是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历史风情。

通常会买上两三本介绍当地的书,提前翻看,有经典电影也找来看看。去韩国之前看看《漫画韩国》,去日本之前看看《菊与刀》,去俄罗斯之前看看《日瓦戈医生》,去古巴之前看看《33场革命》……

(莫斯科红场,吉姆国立百货商店,帽子还可以)

拥有背景知识,对行程感受影响颇大。知道哪里有趣,知道哪里值得驻足,带着好奇探究的眼光,一路上会看到更多风景。

第二游,身临其境游。

除了必去的景点,旅行中让人感触更多的往往是住、吃以及当地人。

(迪拜香料市场,买长袍,做“戏精”)

根据线路,我们尽量安排不同风格的住宿地点。可以是繁华闹市的酒店,可以是高速路边的汽车旅馆,可以是百年历史的古董屋,也可以是私人开办的民宿。

(开民宿的两口子,女主人是文学编辑,男主人负责日常接待,他做的早餐可口极了)

住在不同的社区,贴近感受当地的生活气氛。这样的体会是景点所不能带来的。我们尤其喜欢住在那种有沉淀、有特色的小客栈,这让住宿本身就成了一个故事。

(尼亚加拉湖滨小镇,住进岁高龄的小客栈)

至于吃,我们希望孩子和自己拥有一个世界胃。美食那么多,懂吃、能吃,人生一大乐趣啊。以前长时间出门,痛苦的事是吃不到中餐。现在随着中国人出境旅游越来越多,地道的中餐厅也随处可见了。

(多伦多CN塔,来一顿正宗西餐(编者注:多伦多CN(西恩)塔,即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年被收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迹名单。它是多伦多都会的标志,既是电视发射塔,又是旅游胜地))

但品尝当地美食,一定会排在我们必做事项之列。未见得是大餐,通常是当地的小吃,更有吸引力。这也是自由行的好处,自在安排,吃我想吃。

(京都,吃吃地道的和食)

如果在一个地点安营扎寨三天以上,我们通常会租住带厨房的公寓。这样就有机会与房东聊聊,了解最可靠的美食地图及当地活动信息,还可以进当地的超市采买。

(芝加哥入住民宿,房东介绍周边美食超市)

菜市场完美反映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完全可以当作旅行项目。进去溜达一圈,探索一番,一定会有特别收获。

(菜市场,眼花缭乱,急需美食扫盲)

第三游,回顾小结游。

旅行回来,隔上一两个月,找个空闲时间,重新翻看整理照片,美好时光一页页在眼前重现。此时没有车马劳顿,只需安坐,将一路见闻与感受转化成文字。这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儿子做的PPT暑期作业,俄罗斯见闻,这是开头一页)

落笔之前,我们一家人会在饭桌上闲聊,将感受收集。我们的游记通常较少涉及行程攻略,订房订车都是事务性的工作,不值得花费过多笔墨。而旅途中的所思所感会被更多的记录,因为这才是日后回顾更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近期放在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tq/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