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手制书,写给书籍的一封情书
JUANZONGBOOKS开卷有益 “现在你之所以想买某本纸质书,是因为这书设计得太招你喜欢了,否则你不需要这本书。” 艺术家徐冰在谈及电子阅读时代的实体书籍发展趋势时如是说。怎样的设计“招人喜欢”?艺术家手制书(artist’sbook)便是以书为载体的艺术,将设计感发挥到极致的范例。 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讨论书籍的意义本身便充满了使命感,不仅是在讨论载体的功能,也让书籍的生产过程被赋予了艺术创作的色彩和魅力。 今天的推荐书单,卷宗书店为你特别整理了数本艺术家手制书。要知道,书籍设计和装饰历史悠久。与插画书(illustratedbook)用图像阐明文字不同,艺术家手制书中的图像旨在延伸文字。 它们不一定与文字段落形成严丝合缝的对应关系,而是着重引导读者从文字和图像两条渠道获取信息,以丰富书籍提供的阅读体验。同时,手制书提供的触感能拉近它作为艺术品与观者的距离,这或许也是其现代性所在。 01 《诺阿诺阿》(NoaNoa,) 《诺阿诺阿》(NoaNoa,)是法国画家高更于年至年间在塔希提岛的旅行手记,包括写作和木版画等。 “诺阿诺阿”在塔希提语中意为“香啊香啊”。隐逸塔希提期间,高更从当地的风土人情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高更在塔希提岛旅行的影像 艺术家制作《诺阿诺阿》的初衷是帮助法国观众获得对这一片遥远岛屿的感性认知,以期他们能接受他全新的艺术风格。 可惜此书的出版过程就像高更的人生一样动荡难料:创作手稿转手多人,后因经费搁置,高更去世后多方争执版权,又被世界大战干扰,直至年才终于问世。《诺阿诺阿》浓缩了高更在塔希提岛的见闻、想象、创造、重构,是最早的完全由艺术家创作的手制书之一。 02 《摇篮曲》(Lullaby,) 法裔艺术家LouiseBourgeois以大型蜘蛛雕塑《妈妈》(Maman,)和“密室”系列作品为人熟知。 《妈妈》(Maman,) LouiseBourgeois 她晚年用织物创作了许多回顾人生的作品,比如布料绘本《摇篮曲》(Lullaby,)。 《摇篮曲》(Lullaby,) Bourgeois一生钟情音乐,喜欢在乐谱纸上画画。她用红色彩铅在24张空白乐谱上勾画罐头、剪刀等生活用品的轮廓,而后将这些音符似的图样印制在布料上,便谱出了一首《摇篮曲》。Bourgeois说:“衣物是一道关于记忆的练习题。它让我回溯过去,重拾穿着那件衣服时的心情。” 03 《天书》 在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中,徐冰的《天书》(-)也可归类为手制书。他耗时四年,创造并雕刻四千余个伪汉字,按宋版书的体例活字印刷,制作成书籍和几十米的长卷。 年「徐冰:天书」 美国,德州,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布兰顿美术馆 年,「交会点」 加拿大,渥太华,加拿大国家美术馆 它含有“文字”却不可读,不具备书的基本功能。 与《天书》完全相反的是徐冰自年起持续进行的艺术项目《地书》。 《地书》 他利用各类公共标识和符号,充分发挥视觉表意的共通性,记录下都市白领“小黑”的二十四小时生活。这本“普天同文”的《地书》在当代文化触及的任何地方都无需翻译便可释读,无论读者的文化背景或教育程度。 04 敦煌之一《莫高蒙太奇》,年 郭蕾蕾致力于创作带有中华文化基因、充满中国品位特征的手制书。 《莫高蒙太奇》()将印有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的板块联结交叉摆放。板块立起时宛若几何森林,画中元素被交错重置;拉动书面则仿佛翻开一部折本,完整画面徐徐展开,让人联想到中国书籍法帖装裱。 《鹧鸪天》,年 《敦煌之五》,年 解构重组的效果和独具匠心的呈现方式打造了阅读敦煌艺术的新体验。 05 《两三物,关于它们的想象》 (TwoorThreeThingsIImagineAboutThem,) 智利裔艺术家AlfredoJaar的《两三物,关于它们的想象》(TwoorThreeThingsIImagineAboutThem,)是配合伦敦Whitechapel画廊出版的展览画册。 《两三物,关于它们的想象》 (TwoorThreeThingsIImagineAboutThem,) 形似书籍腰封的宽纸带固定起三张“旅游地图”和一本封面是智利护照的册子。展开后的“地图”是三张大幅彩色照片,分别展示了巴西的金矿与围墙高筑的集中营、尼日利亚的有毒废料废渣堆和香港的拘留中心。 《两三物,关于它们的想象》 (TwoorThreeThingsIImagineAboutThem,) 艺术家以此回应数百年前这些地区与资本主义的初次邂逅,反思殖民史对文化、记忆的冲击。 06 《火星》(Mars,) MarshallWeber在年创办了纽约老牌艺术家手制书出版发行组织Booklyn,他本人也创作了大量手制书。 《火星》(Mars,)内页 他的作品《火星》(Mars,)以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为起点,不断拓宽“Mars”一词的引申含义:从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到战争,再具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加里波利之战。 《火星》(Mars,)内页 Weber在书页中加入香料,述说跨国贸易之路变为军事战役线路;大面积使用芥末黄色,暗指世界大战中的芥子毒气。 《火星》(Mars,)内页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黄色颜料均来自土耳其——商贸与冲突的另一历史符号。多种材料在书籍中巧妙融合,构造多维度阅读体验。 07 《富士山》oBOOK 日本建筑师大野友资(YusukeOono)的故事书和自然景观经由三维空间概念和3D技术加成,升级为°全景立体书。 《富士山》oBOOK 《地球之书》oBOOK 从《白雪公主》、《丛林奇谈》等童话故事到富士山、地球月亮、白雪覆盖的世界,都是大野友资精致的纸上建筑。 08 《半世纪》(Half-Century,) 美国艺术家JulieChen的手制书《半世纪》(Half-Century,)试图探索人与时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对时间的理性认知未必与我们的主观感知吻合,因为我们往往只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和令人痛苦的时段印象深刻。” 《半世纪》(Half-Century,)内页 《半世纪》被分为上下两“幕”(act)各二十五年,用简洁文字和简单图案将每一年的重要人生事件凝练成一条抽象的时间线。红色布面硬封搭配占据整面书页的数字1至50,给这本手制书平添一重人生历程般的厚重感。 《半世纪》(Half-Century,)展开图 当数码快速取代纸媒,人们不必拥有书籍即可在电子产品上获得阅读体验,而艺术家手制书则反抗着“印刷将死”的声音。它将文字内容、视觉欣赏、材料触感汇为一体,用艺术化的阅读重申实际拥有并切身感受的重要性。 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的题记中写道:“好的手制作品一定是真诚的产物。不管是因为爱一个人而去做一个本子,还是因为某种信仰专注于一种劳作。” 编辑:安琪、ty 版式:ty — 店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tq/6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chengeng经历疫情中的加拿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