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你没大跌眼镜!科学家快乐“转职”掏粪工最近,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自然科学家们,竟在牙买加一个昏暗不见天日的深洞中,不亦乐乎地转职化身为“掏粪工”!在足足2米高的蝙蝠粪便上,没日没夜地研究地球数千年的地质变迁......是的,在这个深洞中,几乎没有任何干扰的蝙蝠粪便,竟成为最珍贵的科考历史性文物?因为,在这个洞穴中,人们不仅发现了有将近数千年栖息历史的蝙蝠群,更通过洞穴地层的分析,他们发现了类似湖底沉积物这样的粪便堆。为啥粪便会是珍贵科考史料得益于蝙蝠不太讲究居所环境条件的习性,吃住拉,都躲在这一洞穴中,让粪便在数千年里不断垒堆。据初步考证,这些粪便,足足有超过多年历史了!而最让科学家兴奋不已的好消息是,通过对粪便的观察与研究,他们能还原蝙蝠在不同的年代中的食物变迁,以及当时食物中所携带的气候条件信息。而这些研究数据与信息,将有力地帮助他们去还原这几千年里,在这个地域,地球的气候环境的变迁历史。比如,通过追踪不同年代的蝙蝠饮食上的变化,人们可以穿越时光,去了解不同年代的气候和环境,可能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比如,那时候的温度、降水的变化,会如何影响那些成为蝙蝠口粮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种群数量等等,这既包括了不同种类的昆虫,也包括了一些植物。特别是一种名叫固醇(英文:sterol又称甾醇)的物质,它其实是极其广泛分布于生物界。比如,大家听得比较多的胆固醇,就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也是血浆脂蛋白及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而植物中,其细胞膜,同样含有类似的其它固醇,比如豆固醇及谷固醇。真菌和酵母则含有菌固醇。所以,这类物质往往是剖视动植物细胞,其饮食本身的重要生化标记物。更让人欣喜的事情就是,这类物质,哪怕是通过了蝙蝠的消化系统,一部分最终以干粪便的形式保存下来,依然可以保存几千年而不变质!这也让它成为了,最最最宝贵的科学研究样本之一。通过牙买加的蝙蝠粪便,科学家有什么新发现?而在牙买加这个远离人类生活区域的洞穴中,人们已发现了至少5个不同种类的蝙蝠,大约有只蝙蝠世代生活在这里,而这些活体后代样本,也给科学研究带来最好的参照对比标的。而通过不断研究剖析,科学家发现,大约在一千年前,这些蝙蝠的饮食中,那些植物固醇含量,就已达到峰值。这一点,与学术界主流的观点:中世纪暖期(公元-年)相吻合,也再次佐证美洲地区气候特别干燥的事实。而到了年前后,另一种新的植物甾醇穗被发现,它的出现则表明了蝙蝠在这个时期的饮食习性有了较大变化,它们开始经常吃水果了。或许也证明,在地球美洲地区,此时正处于一个米诺斯暖期,更干燥的环境,让昆虫生活变得愈发困难了,而种群数量的减少,也让蝙蝠的口粮种类选择发生了变化。不得不说,这些新的研究方向,让科学家眼睛发亮地感受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和每个时期的气候变迁,是息息相关的。蝙蝠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是这些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链的冰山一角而已。另外,从蝙蝠的粪便的碳组成方面,人们又印证了15世纪,人类让甘蔗开始在美洲大陆上大范围地种植。而蝙蝠在整个生态链中,也扮演着超乎你想象的各种角色,比如控制着昆虫种群及其数量,在适当的时候还操持着副业——给花朵授粉、给植物传播种子等等。而这些信息,人们通过对洞穴的粪便研究,挖掘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研究角度。甚至,通过这些样本,科学家还能还原他们在这几千年的健康状况。更让人期待的启发就是,不仅是蝙蝠的粪便,或许是全球躲在隐秘之处的鸟类粪便,人们也获取更多有趣的科学真相与知识。而这样的想法,其实在我国也不陌生了,在早些年前,我国一些科学家曾针对西沙东岛野牛群撒落于池塘边的粪便,也追溯还原过该岛将近年物种变迁历史。所以,请别小瞧便便哟,它们有时候真的挺有趣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tq/1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