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清代状元秦大士与好友袁枚同游杭州,在岳王坟前曾吟一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短短14字,道尽这位才子的“羞”与“愧”,但这句自我剖白,又有着含混与多解:你当然可以理解成这是在替祖先“谢罪”,即默认了秦桧后裔的身份;但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与秦桧划清界限、脱开关系——我仅仅姓秦而已!

秦大士府邸

那么秦大士到底是不是秦桧后人呢?有专家考证,不是。——虽然秦大士生于南京,和秦桧籍贯相同。

在秦大士的墓志铭中,撰写人对其祖先只提及一句:“先世有贰守江南之太平者,因家当涂。”

这说明,秦大士的祖先是因知太平州而迁居安徽当涂的。至于是不是从南京迁往当涂的,又从什么时候自当涂迁往南京的,语焉不详,不得而知。

查康熙《太平府志》,秦姓曾任太平州知州的宋代只有一人——秦梓。

秦桧兄弟四人,分别是秦彬、秦梓、秦桧、秦棣。这也就是说,秦梓是秦桧的二哥。

据此,专家推测,秦大士应为秦梓的后人,而秦桧是秦大士的叔祖。

史料记载,秦梓与秦桧属于那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关系,所以在当时朝野上下口碑还是很好的。

附带一句,秦梓在溧阳的后人,似乎并不承认秦大士为其族人,所以这还得算个历史的谜团吧。

秦大士府邸

那么秦桧到底有没有后人呢?

有。不过,《宋史》上说,他儿子秦熺是继子,并非亲生,是过继的他内兄王唤的儿子。

在封建宗法制家族,一般过继的子孙都是具有男性成员的血缘的,如果《宋史》记载属实的话,秦桧不从他三个兄弟中寻找继嗣,却过继了与其毫无血缘关系的内侄,在当时也属少见。

秦桧对秦熺视同己出,对孙辈也是同样重视。他家的家族字辈从秦桧这代起,取的是“木—火—土—金—水”的偏旁。他的兄弟是这样,他也是这样,如:

秦彬、秦梓、秦桧、秦棣;(从“木”,第一代)

秦焴、秦燧(秦梓子),秦熺(秦桧子);(从“火”,第二代)

秦城(秦燧子),秦埙、秦堪、秦坦(一说秦塚,秦熺子);(从“土”,第三代)

秦钜(秦埙子);(从“金”,第四代)

秦浚、秦瀈(秦钜子)。(从“水”,第五代)

跪了年,站不起来了

秦桧权倾朝野,所以他当权时子孙科考顺利,仕途也顺风顺水。

他的儿子秦熺在殿试中高中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之后,他的孙子秦埙17岁时即中了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值得一提的是,秦梓之子秦焴同秦埙为同榜进士;那一榜还有张孝祥(状元)与陆游。

当然,“好景不常”,秦桧死后,随着秦桧的声名下落,至秦埙一代,这个家族就明显衰落了。

这时,秦钜出现了。他的事迹多多少少改变了秦家一直以来的权奸形象。

秦钜(?~年),字子野,秦桧曾孙。宋宁宗时,任蕲州通判。嘉定十四年,金军南侵,进攻蕲州。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英勇抗敌,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据载,城破后,为不被俘获,秦钜携二子自焚而死。之后,宋宁宗特赠钜五官、秘阁修撰,封义烈侯。

尽管如此,凭秦钜的英烈与义勇,也根本无法改变秦桧在历史上的形象。所以,据说秦桧的后人们有的将秦姓改为了徐姓,以规避异样的眼光。

那为什么改成“徐”而非其他姓呢?

有人解释说,把“秦”字的三横放在旁边变成“彳”即是“徐”了。这样既避免了社会眼光,又表明不忘本,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悦华在上篇文章中说,“傍名人”、“蹭祖宗”是中国传统家族的一种信仰需要。那么,避开有历史污点的祖先,也是信仰需要的另一侧面。

虽然,我们毋须为历史负责,毋须为祖先赎罪,但都有一把道德之剑,在心中高高悬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jd/1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