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手记之七一

女人是人

作者:康健

播音:老问号

老唐带客人游览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时,国会山和总督府均为必去景点。国会大厦东侧和丽都运河之间有组铜制雕塑,五位女士形态各异,或坐或立,雕塑名为“女人是人”(WomenarePersons)。环绕国会大厦有许多雕塑,皆为女王、著名总理等帝王将相,而“女人是人”这组雕塑却是五名“中老年妇女”,风格独特,十分醒目,是客人最常问起的话题。老唐会根据时间,详略得当地给客人讲解一番。

“女人是人”这一事件是加拿大人权、女权史上重要节点。带团过程中,老唐发现很多中国游客都以为,加拿大从年建国伊始就是个个平等,人人一票。其实不然,那时真正有选举权的只是白人成年男子。加拿大开国总理麦克唐纳确曾宣称过妇女和男人一样拥有选举权,但实际上女性选举权与财产权相伴,而妇女成人前几乎没有财产,婚后的财产又归为夫家,况且那时妇女结婚普遍偏早,故而加拿大建国初期的女性选举权在实际操作中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总要进步,男女应该平等,这一诉求一直存在并一点点地向前推进。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妇女解放。战时大量男性青壮年赴欧参战,六万多人战死疆场,近二十万人负伤,当时全加拿大不过区区八百万人,可谓伤亡惨重。妇女不得不走出家庭进入厂矿企业,妇女的地位和重要性随之俱增。起初只是那些军眷有选举权,后来扩大到所有妇女,当然这里的妇女指的还是白人妇女。到年时,全加拿大除魁北克省之外,妇女都已拥有选举权。别看现在魁省法裔妇女个个思想超前,引领潮流,但当时的教会极力反对妇女参政,而魁省信仰天主教的比例全加最高,因此直到二战期间魁北克妇女才真正拥有选举权,这很出乎意料。总体说来,一战之后的加拿大在妇女参政方面属于世界第一梯队。艾格妮丝·麦克菲(AgnesMacPhail)于年成为加拿大第一位众议院女议员,这一标志性事件把女性参政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众议员是选民一票一票推举出来的,有固定任期。参议员则不同,由总理推荐,总督任命,原先是终身任期,年之后参议员改为75岁退休。

早在年人们就开始讨论到底女性能否担任参议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发现问题卡在如何解读法律文本中“人”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年8月27日,阿尔伯塔省五位知名的政法界妇女一起给加拿大最高法院写信,质询“人究竟是否包括女人?”,这五位女性是:艾米莉·墨菲(EmilyMurphy)、内莉·麦克隆(NellieMcClung)、露易丝·麦克尼(LouiseMcKinny)、热内·帕碧(IreneParlby)和亨丽塔·爱德华(HenriettaEdwards),她们曾先后被称为“阿尔伯塔五人”、“勇敢五人”和“著名五人”。半年后的年4月,加拿大最高法院的五名男性法官给出了一万字的结论,说根据年《英属北美法案》第24条的规定,能够成为参议员的必须是“合格人”,而“合格人”在年立法时的语境中只指男人,并不包括女人。五位妇女的核心人物是墨菲女士,她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地方法官,也是英联邦国家中第一位女法官。得到最高法院的判词之后,五人组并没有就此放弃、止步不前,而是继续“上访”。基于当时法律,必须有至少五个人才能向加拿大最高法院的上级――英国枢密院申诉。此时虽然加拿大早已建国,但英国枢密院对加拿大拥有终审权,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30年后的年才真正结束。年10月18日,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推翻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判词,认定“女人是人”,女人是“合格人”,因此可以担任参议员,认为“把妇女排斥在公共事务之外是野蛮时代的遗留产物”,五位女权运动先驱取得了完全胜利。

此后仅四个月,年2月16日加拿大产生了第一位女参议员凯琳·威尔逊(CairineWilson),此举进一步巩固了加拿大女权运动的先驱地位。年,让娜·索韦(JeanneMathildeSauvé)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督。年有了第一位华人女参议员利德惠,她曾为五人雕塑募捐二十万加币。次年,香港出生的华裔伍冰枝(AdrienneClarkson)荣任加国总督,此乃第一次由女性移民担任总督。有意思的是,利德惠的丈夫正是伍冰枝的哥哥。年,为纪念五人组的伟大贡献,加拿大参议院将五人推举为“名誉参议员”,此时只有热内·帕碧尚健在,也已年逾九旬,其他四位均已不在人世。

为纪念这一划时代的“女人是人”事件,年10月18日,“女人是人”组雕在渥太华国会山揭幕。仪式上英裔法裔歌手登台献唱,还有因纽特舞者。时任总督伍冰枝、总理克雷蒂安亲自出席。创作这一雕塑的是雕塑家芭芭拉·帕特森(BarbaraPaterson)女士,她和当年那个“五人组”一样,也来自阿尔伯特省。一年前,亦即“女人是人”议案整整七十周年纪念日那天,这组雕塑首先出现在阿尔伯塔省省会卡尔加里的奥林匹克广场。当初共有十八位艺术家参与投标,三个方案进入决赛,最终帕特森女士的设计夺魁,赢得评选委员会和大众的一致通过。老唐带团去班芙旅游时,曾在卡尔加里参观过五人组雕塑,实话说心里挺不是滋味。雕像周围许多流浪汉、无家可归者,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如果五位妇女解放的先驱者健在,看到这一场面,不知会有何感想。

群雕刻画了五人组在墨菲家阳台上喝茶的情景,五个人围成一个圆圈,按帕特森的说法,这一安排象征女性要团结起来,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总能看到至少一位女士的脸。五人中两位坐着,三位站着,内莉·麦克隆双手举着那张写有“女人是人”的报纸;戴有象征“禁酒运动”白丝带的是露易丝·麦克尼;右手扶着一张空椅背,左手作出邀请手势的就是墨菲,好像在邀请大家加入她们的活动。许多客人都喜欢坐在那张空椅子上拍照留念,这正是帕特森女士所希望的。她觉得自己的作品应当与观众亲近,让观众身在其中。国会山周围的其他雕像都带有高大的基座,游客需远远仰视,虽颇显高大上,但也让观者自我隔离、望而却步;而五人雕塑则十分亲民,人们可以触摸、肩并肩地与雕像合影,融入到雕塑之中,这些都反映了帕特森的设计理念。桌子上放着的茶杯表明这是一个下午茶的场景,有人说这是她们在庆祝上诉成功的场景;也有人认为似乎寓意着五人组用下午茶这种在当时最普通不过的活动来掩盖自己的政治行动。对后一种说法,许多人并不认同,因为五人当时都已经是响当当的政治人物,并不需要这样来掩盖自己的政治目的。雕像上的人物都比真人大四分之一左右,因此显得身材高大,老唐这种一米九多的站在雕像旁,也顿呈娇小玲珑、小鸟依人的可爱状,一般人更需要仰视她们的面庞,愈发彰显出五人组为争取平等权利而显示出的精神上的高大。雕塑刻画的乃严肃的政治议题,但作者却刻意留下几处小小的活泼细节,要非常用心才能发现。比如帕特森家里那条小狗的形象,就出现在雕像中亨丽塔·爱德华的化妆盒上。帕特森父母年的结婚告示也可以在“女人是人”那张报纸上面找到痕迹。老唐很长时间都对此一无所知,有位细心的客人问起那条小狗,老唐无言以对,只能顾左右而言它,后来咨询了无所不晓的达总方才得知答案。

“女人是人”这一雕塑作为艺术作品,从审美角度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赞誉者颇多,颇有微词者亦有。但从加拿大社会、政治、女性平权发展演变的角度,它毫无疑问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加拿大五十元纸币的背面就是一幅“女人是人”雕像的照片,旁边还有以魁北克女权主义者、参议员卡斯格兰(ThérèseCasgrain)女士的名字命名的“卡斯格兰志愿者服务奖”奖章图样。可惜的是,年3月26日开始流通的新五十元纸币背面不再是这幅画面了,许多批评者认为雕塑照片应该保留,以便时时提醒人们五人组的伟大贡献。今天加拿大共有名参议员,其中45位女性,五人组近百年前的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

说到男女平等,老唐觉得中国的进步是最快的。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宋明理学对妇女的摧残可谓罄竹难书。老唐最深恶痛绝的莫过于缠足,中国北方各省缠足尤为严重。姥姥生于清末的普通百姓之家,开始裹足时已经是民国天下了,社会上旧习还在,裹足依然,姥姥终生受裹足所累,劳苦一生。如蓝的奶奶和老唐姥姥同年,但情况则大为不同,如蓝的奶奶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同盟会的,思想极其开明,三个女儿全没裹足,都读书上学,在那个年代算是相当新潮的。争取男女平等绝非一日之功,要经过几代人的长期努力,必须像内莉·麦克隆说的那样,“不要后退,不要解释,不要道歉,干实事,让他们咆哮去吧”。百年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可谓天翻地覆,名副其实的半边天,在许多方面甚至走在欧美国家的前边。

达总在充分肯定五人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不足――她们争取的是白人妇女的参政权,这种诉求本身还是难免带有种族主义烙印,恐怕她们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过少数族裔的参政权,特别是北美大地的原先主人印第安人的政治地位。在加拿大,华人在年终于有了联邦投票权,日裔妇女直到二战后的年才有,原住民则年才有,为此他们还必须宣布放弃其原住民权利。达总认为这是一种比较隐蔽的白人至上主义。再进一步想想,加拿大作为独立国家,身为其公民的妇女能否进入参议院居然要由英国枢密院最后圣裁,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不过老唐觉得倒也不必苛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理性过程,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加拿大妇女有今天的社会地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达总向来关心妇女、关心妇女运动,说黑格尔不是都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存在的”,希望早日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天下大同。老唐觉得达总的愿望很好,但是,达总的“但是”来了,起码达总没有真正理解黑格尔的话,正确的意思应该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年03月27日完稿

注:本文插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fg/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