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86.html

看完泪目!

这是原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写的一篇文章:致敬倪光南!文章情真意切~全文表达了对倪光南坚持科技创新,不惜用全部身家和自己的一生投身高科技创新和芯片研发!

这篇文章叫作:致敬倪光南。

夏先生年在渥太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第一次见到倪光南,国内科学院计算所过来的访问学者,叫倪光南。人长得清瘦,不苟言笑,甚至有些木讷,当时他就想,怎么科学院的人都长得这样,跟搞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一样。

当时,公派留学生,使馆每个月给加元,那时跟美元等量,租房子,吃饭生活80,剩下80,攒下来回国卖电视,冰箱啥的,那时候,留学生就是两件朴素的心事,第一,读个博士光宗耀祖;回去的时候,买日本电器回国。

当时这个加元是天文数字,夏先生国内拿工资是39.5元每月,十年不变。

倪光南当时的年薪是加元,他为什么那么多?

当时加拿大科学院院长访华与倪光南交流,当即聘他为客座研究员,不走政府资助渠道,按照外国教授待遇给。

年,倪光南要回中科院计算所了,我去送他,看到他大包小包的,而国际航班托运只能30公斤,他的东西多得像小山一样,问他是不是买的什么电器,他说是仪器。

问他怎么拿回去,他说走集装箱海运。

人和人不能比,倪光南把所有的积蓄全部买了仪器,决心回计算所大搞计算机,那可是8万美元的本钱啊,这也太大公无私了,科学家的格局,让他感到震撼和自己的渺小。

他说,几十年了,认识的海龟成千上万,倾家荡产发集装箱回国搞科研,倪光南是第一个。

后来,他夏先生回国了,倪光南已经是院士,集装箱的宝贝让他搞了联想汉卡,联想微机,都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说,再后来,倪光南的联想解聘了联想的倪光南。

集装箱也不知所踪,被扫地出门的联想总工倪光南,他的劳动成果,智慧,产品和知识产权呢,一文不值了吗?

至今我问他,他都是一言不发,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芯片。

再后来,夏先生到了中关村管委会当副主任,倪光南带着创业青年常来找他,魔障一般的要搞芯片和操作系统,一个命里就很悲怆的人物。

倪光南寻寻觅觅,找来了李德磊搞芯片,目标是三年内要给中关村培养名高端集成电路的设计人才,学习硅谷,倪光南被聘为顾问。

行文至此,仰天长啸,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李德磊的芯片公司失败了,集成电路学员也失败了,十几个芯片公司纷纷转行,去做监控摄像头去了,还有的去了加州或者早稻田谋生去了,到底为啥呢,只能以后再说了。

倪光南又成了孤魂野鬼,每天在中关村晃悠,见人就说芯片,芯片的,看得我也很心疼,那时我也退休了。

就约他吃路边摊,我说开车去接你,他说不用,自己骑个破自行车就过来了,那时他已经81岁了。

他说,老伴走了几年了,孩子在国外,自己一个人过。

中科院的房子还爬楼,自己年纪大了,就租出去了,一个月,自己在五道口租了一个一层楼的小三居,月租1.2万,加上自己中科院的院士每月1万多,够花了,跟他说请个阿姨什么的,都说太贵,自己能对付。

年,中宣部评选倪光南为最美科技工作者,还出了宣传片,我祝贺他,他说一个老头子,什么美不美的,我们还是谈谈芯片。

还是四十年前的倪光南,看着老院士如此落魄,还心心念念芯片,芯片的,莫名的悲从中来,心中涌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

我很想问,如果他当年不从联想净身出户,即使不赚大钱,也不至于今天这样租房子吧。

但话到嘴边还是不忍心问出口。

好在倪光南的丰碑已在中关村耸立,致敬倪光南,致敬中关村的前辈们。

最后夏先生说,我写这些只为致敬,不跟任何人争论。

看了让人欲哭无泪,觉得特别可惜!

特别是那句:再后来,倪光南的联想解聘了联想的倪光南!也许,不经历过他们那个时代,无法理解这种用一生去坚持梦想的执着吧!致敬倪光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fg/1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