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将军之女

——张莹

张莹年9月出生于香港,童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先后辗转香港、湛江、北京等地求学。广州解放后,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年从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俄文友好报》、《苏中友好》杂志、中国驻苏联、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大使馆和外交部礼宾司工作,长期战斗在中国的外交战线,直至年离开外交工作。

前期回顾

第七期

抗日名将--张炎

Vedio

抗日爱国名将——张炎

张莹

张莹姐弟自小父母在外抗日救亡,一向是跟随三姨妈生活。父母的相继去世,让张莹姐弟多了一份比同龄人少有的成熟。母亲去世后,又是三姨妈照顾张莹姐弟,张莹姐弟三姨父张励也是十九路军著名将领。这个家也就是张莹姐弟的家,不以表兄妹相称,都称哥哥姐姐。这个时候,他们也都参加了工作,家里就只有张莹姐弟两个孩子。后来要读书住校,加上三姨父的去世,张莹姐弟就开始了各自的奋斗历程。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5分钟

0

1

同毛主席“两次”握手

年从中山大学附中毕业后,考虑到国家对俄语人才的急需,张莹考入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年,大学毕业后,在等待分配的过程中,张莹被临时调到当时的对外文委工作,负责接待外国文艺团体。先后接待过南斯拉夫“科罗”民间歌舞团、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新西伯利亚芭蕾舞团等几个知名的歌舞团体。后来,张莹正式到北京《俄文友好报》工作。“当时有很多苏联专家到我们国家工作,为了方便双方交流,才办的这份报纸,我在翻译室工作。”张莹告诉记者:“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也在大会的翻译组工作。”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中,最让张莹记忆深刻的是同毛泽东主席的“两次”握手。张莹告诉记者:“‘八大’会议闭幕后,毛主席到后台慰问工作人员。我个子小,先钻到前面同毛主席握手,随后又钻回自己的位置站好再次同毛主席握手。”而在这之前的4月,由于工作关系,张莹随上海《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苏,受到了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接见。“当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文革时期,合影的照片被烧毁了,最近在《老照片》杂志中又发现了它,反而觉得稀罕起来。”年底,张莹调到莫斯科的《苏中友好》杂志工作,任职翻译。“我们当时办了俄文的《友好报》,为了对等‘苏中牢不可破的友谊’,所以苏联要办中文的《苏中友好》杂志。”张莹回忆说。两年合同期满后,张莹转入外交部,调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不仅当翻译,还在对外联络组工作,安排大使和大使馆的对外交际活动。

同周总理跳舞

张莹告诉记者,当年在外交部工作,政治审查很严格。周总理说,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那时,我父亲已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但我远在国外,从来没有人通知我。弟弟张法也没有告诉我,可能他认为在广东谁都知道父亲的事迹,所以不觉得有多重要。我一向在履历表家庭出生一栏上都填的是‘官僚’,在文化大革命前,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关系。”张莹说:“我的工作经常出入中南海、天安门、钓鱼台、人民大会堂,从来没有受到限制。”“特别是年,周总理到莫斯科参加苏共二十二大,在与使馆同志联欢的晚会上,当时的驻苏大使刘晓将我介绍给总理,总理惊讶地说:‘郑坤廉有这么大的女儿呀!’总理对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并和我一起跳舞。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当时与总理跳舞的照片。”张莹如是说。年春节期间,张莹同陈广才(时任驻波兰大使馆外交官)在华沙结婚。大姐张浴云(张莹三姨妈的大女儿)和时任驻波兰大使的大姐夫王炳南主持了他们的婚礼。婚后,张莹在莫斯科工作,陈广才在华沙工作。张莹夫妇共同奋战在新中国的外交战线上,是幸福的伴侣,但往往也是聚少分多。年底,张莹调回北京,分配到外交部礼宾司。次年,陈广才也结束了在波兰7年的工作,返回北京,同样调入礼宾司。文化大革命后,张莹曾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任一等秘书4年,见证了贝尼格诺·阿基诺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诺在民众、天主教会和军队的支持下出任总统。年,张莹夫妇一起回到北京,参与了即将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国际礼仪培训工作。“当时礼宾司出版了一套国际礼仪的录像教材,发行全国,我负责录像教材的主讲。”张莹告诉记者:“后来,陈广才调驻加拿大大使馆工作,我随后也调到渥太华,直到年正式离开外交战线。

(邓颖超主席接见张将军女儿张莹和女婿时合影)

03

看家乡希望故土展新颜

从年至今,张莹先后回湛江三次。“每一次回来,都看到故乡有新的变化,我内心无比高兴,并且看到家乡党政领导对家父的热爱之心,作为张炎的女儿,我也十分感谢。”每次回湛江的感受,张莹如数家珍。从同张莹的交流中,记者可以看出,虽然没有常住湛江,但张莹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张莹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年,她就回过湛江一次。“记得那年我同弟弟张法是坐公交车从广州到湛江的,一路颠簸了14个小时。”张莹告诉记者:“年,是我父亲殉难40周年,我从菲律宾回到湛江参加相关纪念活动,记得当时是跟着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长刘田夫同志一起坐大巴车到的湛江,中途在阳江过了一夜,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家乡对家父的纪念活动;此后是年,我再次回到湛江参加家父诞辰周年纪念大会,听说当时从广州到湛江只需要8个小时。这次回来,速度更快了,开车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家乡的巨变让张莹感到十分喜悦。张莹说:“我记得5岁时就在当时的益智小学读书,现在怎么找也找不到了,70多年了,也不知学校现在变化怎么样了?”当记者说以前的益智小学就是现在的湛江市第一小学时,张莹十分高兴,随即拿出湛江市地图,请记者一定要把一小的位置标出来,说有机会还是想去看看。“家乡越变越好,家父的故居建设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对于张炎将军故居的建设和维护,张莹同丈夫陈广才赞不绝口。“我看过,从广东省到湛江市,再到吴川市的地图,都清楚用颜色标明了‘张炎故居’,这说明各级政府对家父的尊崇和怀念。”张莹说:“不仅如此,我每次回到张炎纪念中学,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劲头,十分高兴。家父故居每年也有新的变化,而就在我到吴川时,刚上任的吴川市委书记曹兴同志第一时间宴请了我们,看得出,家乡党政领导和父老乡亲对家父也是尊崇和厚爱的,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对于家乡的发展,张莹也再次表示,希望家乡一年更比一年好,家乡人民生活美满幸福!

(图为张莹与张炎纪念中学的学生交谈)

全篇终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dt/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