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雨夜,爱好文学的工科生,年移民加拿大,现就职于大多伦多地区某软件公司。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曾在当地华人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此次以小说形式通过主人公大迟的第三人称来讲述自己移民的亲身感受和周围移民朋友们的各种故事。)

往期回顾:

多伦多的蒲公英(九)

多伦多的蒲公英(十)

多伦多的蒲公英(十一)

(十二)

史建国开车到机场将岳父岳母都接回到家里。一家人在国外团聚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趁着黄静静陪着父母聊天,史建国抽空给大迟打了“怎么样,寅菀莺找过你了?”

大迟回答道:“是啊,就是帮忙把她买的油画挂起来。小事一桩。你呢?把岳父岳母大人都接到了?”

“是的,现在都到家了。刚来,比较兴奋,和静静在屋里聊天呢。你在干嘛?有空一起出来吃个饭吧?”

“好的,我该给老人家准备什么礼物比较好?”

“不用,不用,就是一起来吃个饭,热闹下。等定好时间我通知你。”

史建国打完电话,看到丈母娘已经在收拾行李,把自己从中国带来的东西一件件往外掏。黄静静一边帮着妈妈收拾,一边还在埋怨:“这都什么东西啊,一包一包的。”

“丝瓜瓤子。你们这里没有吧?”黄静静母亲一脸得意的神情,“洗碗用。我猜你们这里肯定没有,所以就带来啦。”

“大老远带这些东西?”

“没关系,这又没有啥分量。”

“我们不用丝瓜瓤子洗碗的,”黄静静听了直撇嘴,“呶,这是百洁布,我们用这个洗碗,去油效果可好呢。”

“那用完了还不是要洗?”黄静静母亲对于化纤织物十分不屑,“这丝瓜瓤子用几次就可以扔了呢。”

“我用不惯这丝瓜瓤子洗碗。”

“不用你,让你爸洗,他在家做不了饭就管洗碗。”黄静静母亲把翻出来的丝瓜瓤子重新包好,“你说他们外国人洗碗不用丝瓜瓤子,都用你那个什么布?”

“这里外国人的餐具才不手洗呢,都用洗碗机。就在那里。”黄静静指着洗碗机给母亲看,“我们很少用,洗碗机就是当碗柜了。”

黄静静的母亲又问道:“你们这里中秋节没月饼吧?我这次来的早,等下次秋天过来时可以给你们带点。”

“带什么呀,海关还不没收了?”黄静静说到,“你是一番心意,海关都当垃圾处理。什么水果,生鲜这类食品都不要带,别多事,安安全全到了比啥都好。再说了,带这个带那个,一路上太累了。”

“有啥累的,出门就上出租车,到了机场就托运行李,下了飞机你们这里接。也就是在机场里面这几步路,几个箱子还都带轱辘的,不累。”黄静静妈妈老当益壮,就要拍胸脯了。

史建国问道:“爸,妈,你们饿不饿,要不要叫一个披萨?”

“那就尝尝披萨吧。”黄静静的父亲回答道。

“吃什么披萨,闺女在这里天天不都是这样吃西餐?来了就做闺女最喜欢的。我来,这就去做你爱吃的韭菜盒子。”黄静静妈妈一句话否决了黄静静父亲的意见,站起身就准备下厨房。留下黄父坐在沙发上尴尬地笑笑。

“我不饿,”黄静静连忙在中间打圆场,“主要是你们俩个。再说了,家里还没有韭菜,回头我带你到菜场去挑。”

“我们在飞机上也吃过饭的。”黄静静妈妈扭头看看还坐在沙发上的黄父:“你饿吗?”。

史建国见状连忙建议:“还是稍微吃一点。你们坐在这里聊,我去下点挂面,很快的。”

不一会,史建国的挂面下好,端了上来。黄静静给父亲盛了一碗,黄静静妈妈说自己不饿,只盛了一碗汤。

“这里房子不错,你们两个也都挺好,这次我们来,一是看看你们情况,毕竟离家千里母担忧嘛,二来也让你们放心,我们老两口身体还硬朗,还能帮你们忙,比如带个孩子什么的......”

“不说这个了,你们先休息,倒时差。明天我带你们去菜场。”黄静静打断了母亲。

第二天黄静静领着父母去了一家华人开的超市菜场。

黄静静妈妈看到货物的标签都是中文的,惊讶地说:“这不是和国内都一样嘛。”

“当然了,只要你愿意,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国内的东西,什么调味品啦,蔬菜啦,都能买到。在这里还可以收看国内的卫视。你可以在这里接着追剧呢。”黄静静回答,“你和爸爸以后就经常来,反正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多次往返签证,今后就是买个机票的事。”

“嗯,我们这次就是来看看,顺便旅游。等你们有了小孩,我们就常住这里,可以帮着你们带带孩子。”黄静静妈妈三句两句就提到孩子的事情,搞得黄静静很不好意思。

“妈,你就别操心这个了。”

“好的,好的,我就是想趁着自己还能帮上忙,你不想听我就不说了呗。卖肉的地方在哪里?”黄静静妈妈问。

“冷库在最里面,我带你去。”黄静静领着妈妈往里走。“这里牛肉最好,猪肉味道和国内有点差别--这里杀猪不放血的。”

“不放血,那怎么杀猪啊?”

“这里杀猪比较‘人道’,都是流水线作业,赶着猪排成队走过狭窄的过道。经过的时候,左右两边的机械臂把猪夹住,一下子就电死了,根本听不到猪的惨叫。”

正说着,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原来是卖肉的师傅在用电锯切排骨。整块的肉被推到电锯前,仿佛是豆腐一般瞬间变成两半。切肉的师傅把切成两半的肉从两侧拉回来,继续推向电锯。又是一阵刺耳的声响,几个回合下来一大块猪肉眨眼之间变成了一堆肉块。黄静静妈妈在国内一直是看到大刀斩排骨,在砧板上乒乒乓乓一顿剁,这里的电锯锯排骨还是头一次见。

“看到了吧,这边肉类加工有各种工具,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像国内郑屠户,只凭一把大砍刀。”

“以前只听说美国农场全是机械化作业。”

“美国?去美国不要吃猪肉。那里的猪肉都有瘦肉精的。美国法律允许猪的饲料里面添加瘦肉精。加拿大和中国一样,这里法律禁止使用瘦肉精。”

“都有瘦肉精,那他们的运动员咋办?药检能通过?”

“吃牛肉呗,这里大部分人都是吃牛肉的,吃猪肉的不多。”

黄静静妈妈扫视着橱窗里排开的一块块牛肉,开始盘算价格:“这5块钱加币,按1比5的汇率换成人民币,差不多是25元钱吧,还真便宜啊!”

“这里的价格是论磅的,不是论斤的。1磅相当于9两。”黄静静在旁边纠正她。

“9两,那满打满算就是28元钱吧,还是便宜啊!”

“便宜你就挑点吧。”黄静静知道母亲的脾性,平时省吃俭用惯了,如果你不让她感觉是占了便宜,她是绝对不会花钱去买的。

“这里都是牛排肉,如果你要是炖牛肉,可以选这里肥瘦相间的。”

黄静静妈妈挑了一块牛肉,一边放到购物车里,一边连连点头,心满意足的样子。“对了,韭菜在哪里?”

“蔬菜都在最左边的生鲜区,我带你去”。生鲜区不远,黄静静带着妈妈挑好韭菜,准备结账。黄静静妈妈要把所有的货架都逛一遍。说是不买东西,就是看看价格。

当她看到一把指甲刀都标价4.99加元,不由得咋舌不已:“这咋这么贵,在国内也不过5元人民币啊。”

黄静静给妈妈解释:“加元的币值高,所以小商品还是中国便宜,但是对于奢侈品,或者说在加拿大看来是日常用品,但是在国内当作奢侈品的,还是在这里便宜。”

“你看看你们需要什么,我和你爸下次给你们带来。”

“什么呀,都是小商品,不值钱的东西,带一大包也省不了多少钱。你们行李轻点,少操心点不是很好吗?”

“省一点是一点,再说了,我和你爸两个人,每个人都可以带23公斤呢。不用了可惜。”

“没啥可惜的,我们不需要带,也不需要买,这才省钱呢。”黄静静的话里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命令了。

从超市结账出来,黄静静妈妈要去洗手间,黄静静就提着购物袋在商场门口等着。一会儿功夫,黄静静看到她从商场洗手间出来,一边往兜里塞着什么东西。

“这是什么啊?”黄静静问母亲。

“卫生纸,下次上厕所的时候用。”

“这你还拿啊?”黄静静吃了一惊,“这里所有的公共洗手间都提供手纸的,不是只有这一家才提供。没有必要拿。”

“那怎样,一卷上扯下来的,还能送回去?”

“你装在兜里面,两下就揉成团了。”

“那就拿回家马上用。”

“家里又不缺卫生纸。”

“你别管了,我用。”

黄静静拗不过母亲,只好随她去。想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就是造纸,但是现在还不能在大部分公厕免费提供手纸,作为华人真是有些汗颜。

大迟收到了史建国的邀请,和黄静静的父母一起到一家中餐馆吃饭。史建国原本计划开车来接他,大迟觉得就是几步路的距离,这些天闷在家里投简历,还是愿意出来走走,活动下腿脚。于是就约在史建国家碰面,然后一同去餐馆。

话说大迟步行来到史建国家里。上楼敲门,是黄静静开的门。史建国一手拿着喷罐,一手拿着一团卫生纸,正在房间里喷苍蝇。被喷到的苍蝇先是一通乱飞,然后像是耗尽了燃料的飞机,一头扎下来。有的坠落到地毯上,有的躺在桌面上。苍蝇没有当下死掉,还要再振翅蹬腿挣扎一番。史建国拿卫生纸垫着,把半死的苍蝇小心翼翼捏起来,扔到卫生间马桶里冲掉。

“家里哪来的这么多苍蝇?”大迟问。

“社区小公园刚刚上过肥,招来了很多苍蝇。”史建国嘴里回答着大迟,手上的事情可没有停:“老人家刚来不久,习惯了上午打开窗户透透气......苍蝇就进来了。”

“早上开窗透点气有啥不好?”黄静静妈妈虽然很懊恼,但是嘴上还不服气:“再说了,这玻璃外面不是有纱窗吗?”

“确实有纱窗,但是纱窗是嵌在窗框上的,窗框凹槽和纱窗外框之间还是有空隙。这些苍蝇不是飞进来的,都是落在窗户上,然后顺着缝隙爬进来的。”

“大楼都是装中央空调,有通风系统的,平时不需要开窗户。”大迟在旁边帮着史建国解释,“我来帮你吧?”

“不用,不用”史建国连连摇头“不卫生,我一个人来,你们都不用上手。”

“我说了,弄个苍蝇拍来打。”黄静静妈妈看着史建国一个人在忙,自己搭不上手,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不能用苍蝇拍打,一打一个印子,弄脏了墙壁,房东会说的。”史建国继续喷一只苍蝇,捡一只苍蝇。

“掌握好力道就不会留印子。”黄静静妈妈胸有成竹地回答。

“那不是还要另外准备个苍蝇拍吗。”史建国说,“还是我这样喷吧,虽然慢一点,还是相对干净。”

“这杀虫剂都是化学的东西,都有毒的,对人不好。”黄静静妈妈不赞同史建国的办法。

“这就是可以在室内使用的杀虫剂,对人无害的。”史建国继续解释。

“说是这么说,化学的东西,多少都会有影响。还是少接触,不要影响下一代。”

“没剩几只了,喷完我们就出门,不待在这房间里。”

史建国清理好苍蝇尸体,洗手后开车带着大家来到中餐馆。黄静静坐在妈妈和史建国之间,黄父挨着黄母身边坐下。大迟坐在史建国和黄父之间。

“二老来加拿大这里感觉还习惯吗?”大迟向老人问候。

“你们这里挺好,就像东北的气候,夏天一点也不热,冬天呢,因为有取暖,其实不冷的,挺适宜生活呢。在家里就不行了,到了冬天,四处都是阴冷阴冷。没有取暖,总是感觉脚底下那冷风嗖嗖的。”

“哪里有那么夸张,不过确实冬天难过。”黄静静一边给母亲添上茶,一边解释给大迟,“长江以南的城市都这样,冬天室内没有暖气的。”

“不过现在好了,”黄静静妈妈一脸幸福地告诉大迟,“闺女上次回国,专门选了一处新房。附近有菜场、超市,生活很方便,小区环境也很整洁。最重要的,这个小区规划中有自己的锅炉,冬季可以集中供暖,和北方一样。”

“恭喜啊,有这么个孝顺女儿。”大迟回答道。

“你们都是好孩子,老一辈当年闯关东,走西口的故事就是在陌生的地方,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开创新的天地。你们现在来加拿大生活也是一样的。”黄静静妈妈动情地说,“静静当年一个人去英国读书,你说那地方,三天两头下雨,吃又吃不习惯,住又住不习惯,语言文化又大不相同。一个女孩子家,真的是想念。每次电话都想哭。现在看到你们在这里,和国内比要好多了,我们做老人的也就放心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是苦尽甘来。”史建国提议,“我们一起来干一杯,今后生活更美好。”

“干杯!”

席间大迟问黄静静,父母来了有没有计划去好好玩玩。黄静静回答说已经安排了父母加东七日游,去蒙特利尔,渥太华和魁北克小镇。

“不错,”大迟点点头,“来一趟不容易,老人家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好好领略这里的秋天。”

“看到你们都好,做长辈的就放心了。我们这次来加拿大不准备长住,就是来看看你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待久了,也给你们添麻烦。”黄静静妈妈很认真地说。

“不麻烦,不麻烦。”史建国连忙回答:“这里有住的地方,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们就是来看看,两个月足够了,回去的机票都买好了,等到圣诞节元旦机票就贵了。”黄静静妈妈看来是早有安排。

“钱挣来就是要花的,不要担心花钱的事情。只要您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史建国笑着回答道。

“老人家健康是子女的福分。”大迟点头赞同。

“可不是嘛,”黄静静回答道。“这里的体检不如国内,我给父母安排了回国做体检。上次我去体检,抽了七八管血,每个试管只做一项检验,国内只要抽一管血,各种检验测试都够了。”

大迟笑了,“老外和中国人观念不同。中国人认为流血是伤元气的,要尽可能避免。这老外可不懂什么是元气,几百年前还专门有放血疗法。那时候医生上门看病不是先号脉,开方子,而是找条静脉先放点血。”

“你还在找工作?”黄静静问大迟。

“是啊,一直在找,一直没有找到。”大迟惆怅地说:“每天各种招聘广告很多,似乎到处都在缺人。但是自己投出的简历却没有啥音信。而且同样的招聘职位,过些天还又出来了,难道是这个职位流动率超高?看似和国内招聘是一套流程,感觉这里找工作还是不像国内。”。

“这里找工作的确和国内不同。这方面差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黄静静劝大迟。“其实很多网上的职位是虚的。有些公司早就确定内部招聘人选了,但是为了表示得公允,必须发布公开的招聘广告做做样子。还有的公司不是真的招人,就是通过招聘广告让公司上搜索引擎。特别是你们IT行业,如果不是时常在招人,会被外界看作是业务不景气的信号。说到底这其实是一种市场宣传罢了,刷存在感呗。网上的职位当然不全是假的。但是很多企业不会只聘用一个猎头公司完成招聘。所以同一个职位信息,可能会放给好几个猎头公司。这些猎头公司得到信息,都会去网上发布招聘启事。这样一来,似乎是满世界都在需求某个方面的人才,其实真正的招聘职位只有一个。不过你也别着急,没有工作的这段时间就当是休假了,四处走走,可以散散心。等到真的有工作了,恐怕就没有这么多空闲的时间欣赏风景,体验自然了。”

-------------------未完待续-------------------

END

作者:雨夜

编辑:Christina

活水北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dt/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