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卡尔顿大学,请多指教,希望我们永远
那个夏天我同时经历了告别与迎新。三年一晃而过,迎来的将是在异国的大学生活。 那天,我提着大包小包紧张又期待的来到卡尔顿大学,陌生又美丽的校园就这样映入我的眼帘。 仔细想想,见到的第一座建筑便是ResidenceCommons了。 当时虽然是气温高达三十多度的大夏天,而阳光又不知趣地肆虐着人的皮肤和眼球,但卡大的迎新团队对我们的的欢迎却依然是那么的让人激动。他们在这里对着每一名新来的学生大声而又热烈。他们的分贝数丝毫不逊于天上太阳的亮度。当然,我也不例外地被“欢迎”了一下。 接下来,我就被热心的学生会小姐姐给带到了Glengarry区域。 我的宿舍被分到ArtistsCommunity,在这里,大家似乎是永远都不知道疲惫一样。每天白天都会有音乐系学生在一起写曲子,有时候会在一起排练。晚上空闲的时候,有学乐器的小伙伴们会在一起jamming。 出了宿舍跟着欢呼的人群走,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新生欢迎会,学长学姐们排成一排热烈的鼓掌,他们有的脸上画着校徽的油彩,有的穿着大家都引以为傲的卡尔顿Logo服装,嘴里都高唱着:“FXXKYOU,OTTAWAU!” 新生们被按自己的专业分组,还会有人把印有专业名称的T恤发给你。“大方地收下,然后留作纪念吧。” AlumniHouse附近,自己系的导师来带领新生们参观校园和介绍自己的专业。望着这些以后会常常穿梭的建筑,看着以后会指导我的教授,心里默念“以后,要多多指教了” 第一次去大学上课真令人紧张,有些同学听课时还会需要用录音笔纪录。教授说的话并不能完全听懂,只能手忙脚乱的查着中文翻译,记着PPT。学生们突然因为教授的一句笑话哄堂大笑,可是自己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跟着大家一起干笑。不过还好,一上来并没有以前在网易公开课视频上看见的那种上百号人的大场面——坐满人的阶梯教室,而是像在高中时一样的小教室: 不过其实还是有很多用来上大课的大教室: 和高中时候不同的是,老师们不再跟每位学生“沟通感情”了,自己的GPA和课程选择都要自己照顾。哦,不对。不应该称作“老师”,而是应该称作“教授”。有不懂的问题只能在OfficeHour问,没有人催着你写作业,然而迟交了,就是一个大大的零分。 吃中饭的时候,食堂的饭菜画风跟高中时候的食堂完全不同。从清一色的中式佳肴到西餐的摆满货架,切换得如此突然,还真是不习惯。好在有时候食堂会请华人大厨做些中餐,比如面条和炒饭之类的。当时心里真的还涌现出一股亲切感呢。 悠闲的午后,去学校后面的走道散散步也不错。时而平静时而湍急的河水,对面时不时传来的鸭子叫声,树林间的小木凳都是这个Dow’sLake的标志。 宿舍住了大约那么一两个学期之后,身边的朋友们好像都纷纷在合适的地方租起了房子,有的搬去了Princeofwales,有的去了Riverside,有的去了Meadowlands还有的去了Lees。原来出去和别人合租的话,价格简直比宿舍便宜了一半还多! 下课时间的公交车站总是挤满了人,大家都焦急的看着手机APP上车辆到来的时间,乘坐路,4路,和路的学生总是最多的,有的时候都没有座位给你坐。 东西吃得好饱怎么办?怕长胖怎么办?去学校健身房转一转。如果你是新手,这里还有健身教练可以去拜一拜。 几乎永远都在拿第一的卡尔顿篮球队可是全校的骄傲。 冬天的时候,地道总是大家的救星。还记得第一次在学校地道下行走还得要看着墙上的地图找路,最后转来转去,好像又回到的出发的地方。 地道里面虽然蜿蜒曲折,整个地道几乎都被学生的“杰作”所覆盖。这些画作有的是新添加的,有的是已经在那里存在好久的。 这墙上画的,是每一年的学生在这里留下的欢声笑语,还是他们对生活所表明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 邻近考试,赶紧去图书馆复习。在考试前后,图书馆的每一层楼,每一个座位都满坐着人,图书馆二楼的星巴克简直拥挤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每到此时,你在空气中都能嗅到一阵紧张和繁忙,大家好像满脑子都在问自己到底要不要drop这门课,好在考试前夜晚的学校会时不时的给大家发小零食来缓解大家的紧张感。 Final总是最烦人的时候,彻夜复习的时候总是暗暗的后悔为什么平时不多努力,考试时望着桌上那白花花的试卷,心里面真希望自己复习时候能再多看几个字。 查成绩的日子也就是考完后那么几天,大家总是先脑子求神拜佛一遍之后手略微发抖的打开查成绩的CarletonApp,有的时候成绩还没出,有的时候成绩已经出了。望着成绩那一栏的大家有的欢呼雀跃,有的暗自后悔怎么不早点drop这门课。 每年都会有那么几天“报课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tq/7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了两个世界
- 下一篇文章: 孩子12年天的假期该如何度过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