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07/5910007.html

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出版了《黑天鹅》在金融圈引起巨大震动,年,米歇尔·渥克出版《灰犀牛》,再次就突发事件提出看法。从此以后,“黑天鹅“及”灰犀牛“已经成为大事件发生后最被频繁连用的两组词语,上次和大家分享了《黑天鹅》,那么今天同样想用简单的整理和大家聊一下灰犀牛。

Tobehonest,把《黑天鹅》和《灰犀牛》两本书连在一起看是相当Boring的,除非你是经济学者或是金融圈、政企单位的高级管理者。我不是很确定经济学家类自传的经历作品是否都是类似风格,除了简单的态度观点外,以《灰犀牛》为例,四百多页,十章的内容里,近九成是通过以全球各地,企业环境社会科学等发生的案例进行引用分析,从而论证他的观点,但其实从普通非经济人阅读而言,观点本身并没有那么复杂,相反却是因为案例的过于冗长重复而让人记忆模糊,迷失论点。不过,倘若你想把他们作为案例搜寻分析的工具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黑天鹅》发表后,其中就黑天鹅事件是完全不可预知的说法被众多经济学者视为枪靶,米歇尔所提出的灰犀牛事件,是指人们本应看到却没有看到,或是人为有意忽视而发生的危机事件。虽然,米歇尔在开篇就提出,他的《灰犀牛》不是对《黑天鹅》的抨击而是补充,但其实从他所有的论据论证里,灰犀牛已然涵盖了所有纳西姆在《黑天鹅》里写到的对不可预估事件的可发现原因及有应对态度。

米歇尔的观点为:灰犀牛事件是指有非常明确提醒的!高危!易发!事件。强调所有的事件,是可以追溯到原因且过程会有迹象!

或许米歇尔用灰犀牛命名也是受了黑天鹅的启发。他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阐述这个观点:

摄影师A在森林里看到一只小犀牛,为了拍摄到它正面的照片,A忽视了不要靠近犀牛的距离警告,认为小犀牛没有危害力,并且发出声响想要吸引它的注意。事实上A做到了,小犀牛转过头正视了不断靠近的A的镜头,但与此同时A发现离他不远处还有一只母犀牛盯着他,A没有马上离开,相反带着一点迟疑继续拍摄,直到他再次发现另一个方向一只巨大的公/灰犀牛顶着尖角突然朝着他心脏的位置飞奔而来。。。

灰犀牛的体型巨大,A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到,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A不断地失误,还忽视过程发现的母犀牛,只固执于自己的认知判断及目的之上。如果当A在发现母犀牛时就马上离开,或者他还能免受伤害,但当灰犀牛加速朝他飞冲过来时,一场重创再所难免。

米歇尔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初的威胁都像遥远的灰犀牛,我们不会采取防范,当危险靠近的速度太慢,我们就会变得骄傲自负,以为可以避开,但是当危险靠得越近越快,阻止它们的代价也就越大。

还有些抽象?那就再举一些非常身边的例子,明明知道吸烟有可能引患上肺癌,飓风来临有可能把房屋刮倒,全球气候升高会造成海平面提升,但仍然有人坚持吸烟,固执不肯搬家以及全人类共同作死的二氧化碳加速排放。我们无视每个伤害所带来的提示,而真当最终的危机到来,一切归究不是黑天鹅的突然,而是真正的灰犀牛事件原因。

灰犀牛理论的提出是立于有助于我们从未能避免的危险灾难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且将经验运用到未来的决定中。让我们不仅能减少避免危机发生,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而且还能给自己创造机遇。但要正确积极的面对灰犀牛事件,就需先了解它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人的大脑天生被植入了“乐观”的因子,心理学家尼尔·韦恩斯坦提出,我们总是乐观的看待问题,高估积极事件的可能性。所以当问题发生时(或是危机的提醒发生时),我们选择否认坏的结果,并且忽视。

第二阶段:得过且过。事故最终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它,我们不做进一步的追问,不愿意知道答案,我们害怕知道答案后,就不得不去处理各种麻烦棘手的问题,更害怕事情不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任由其得过且过。

第三阶段:迟缓的回应和判断。决策者一旦做出错误的决定,结局会很悲惨,远比不作为的结局要悲惨的多。所有很多时候,人的选择受到自身及群体的影响,对事件的反应速度迟缓或同质化犯错。

第四阶段:惊恐。当事件的危害性不断放大爆发,人们开始大范围产生认知并发生惊恐

第五阶段:行动或崩溃。应对危害进行相对行动,但往往因为危害较大,损失惨重。

了解了灰犀牛的五个阶段,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如何躲避灰犀牛式危机

1、承认危机的存在,寻找危险信号,质疑原有的想法,削弱群体思维的影响,防范认知偏见,地域性或集体盲区,鼓励接受危险预警的氛围,确保有各种想法的人,防范故意否认或抵触危险或故意修改事实

2、定义灰犀牛危机事件的性质,轻重缓急。优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件。

3、不要静立不动,实施小行动,小举措,配合正在解决问题的他人,哪怕是更有策略的拖延。

4、不要浪费危机。懂得分析危机并从中创造利益。当新思想,新技术开始摧毁旧有的思想和技术,同时创造机会和财富时,我们需要对保留什么,修复什么,放弃什么做出明确的选择,当一项更好的选择在眼前的时候,人们就可以从未来和过去的双重角度出发,任由摧毁发生,不加阻止。

5、站在顺风处,预测危机的靠近。三个因素决定预测的准确性:a/心理因素(归纳性的推理能力,发现能力,开明的思想)b/预测环境c/勤奋努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6、成为发现灰犀牛危机的人

可是,有时候灰犀牛可能会从一只变成一群,在动物学领域,一群犀牛就会被称为“碾压模式“,任何一项潜在危机的爆发已经很可怕了,如果和其它危机结伴而来,就更加破坏力强大,难以应对了。这就好比国人说的祸不单行,结合当下全球疫情形势,以及开年来的山火,地震,失事,这些灰犀牛在短时间期内结群出现,造成重大的结果。其实每一只灰犀牛都有可追溯的原因及征兆,就好比米歇尔在书中提出的:“另一个全球范围的潜在威胁是流行疾病,其大范围暴发的警示日益频繁出现,让人明白自己面对的问题,不是全球范围的流行性疾病是否会发生,而是何时发生”。肺炎从中国爆发到现在全球爆发,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灰犀牛事件,暂不提没有定论的病毒源头,如果发生已是之前千万次提醒的必然,就外国而言,中国的疫情高爆发期就是对他们的一次又一次提醒,非常遗憾,这只灰犀牛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各国的防范力度及措施无法落实,最终造成了全球锁国的崩溃状态。

美国诗人埃德温·马卡姆说过“失败同胜利一样,可以撼动灵魂,释放荣耀“,是的,事实上打击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看清问题,激发出人的行动力。让你更清楚的省视自己,审视环境找出问题,且敢于挑战解决问题。如果灰犀牛是可以被发现且提醒的,如何做好将失败中的经验转换成为未来的指引才是更有意义。

回到我们平凡人。犹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未雨绸缪,倘若如米歇尔所提可以明确把黑天鹅定义为低频次高影响,白天鹅是高频次低影响,灰犀牛是高频次高影响,那就应该始终把灰犀牛事件态度放在首位,主动做到对决定的自我质疑,多方求证,多群体意见收集以及投入的多元及保守,这将会成为发现灰犀牛事件,减少危机的有效方法。而去到日常,你所要考虑的就是对于你工作或生活中决定的未来思考,同样的质疑态度,同样的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解决判断当下危机可以产生的利益。

最后,也许有人会问,什么事都要考虑未来的可能危机是不是太可怕了,比如机器人操纵人类?米歇尔给出了回答,如果想未来很可怕,那请你先回想一下年以前的世界,你就会发现没有必要恐惧未来了。

方盐

客官?????♂?赏个盐花钱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jd/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