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中旬开始,无锡市歌舞剧院带着原创舞剧《聊斋·竹青》和《绣娘》开启了在荷兰、英国的欧洲巡演之旅,26天内赶赴11个城市一共演出了14场。这已经是《绣娘》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演出后,将中国民族舞剧再一次的展现,这部舞剧以精湛的艺术水准彻底征服了欧洲的观众。近日,刚刚回国的无锡市歌舞剧院副院长厉以俐告诉记者,这次最成功的是英国纯商业操作,跟剧场分成票房,收支基本持平。舞剧《绣娘》是市歌舞剧院历经三年时间,精心打磨出来的一部极具创意、可代表无锡文化符号的原创民族舞剧。该剧结合芭蕾舞蹈艺术,是一部表现江南绣女钟情绣艺、艺高情深的悲情故事,通过绣娘与画家明轩之间情投意合的情感经历,塑造了一位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女性解放的近代中国新女性形象。舞剧《聊斋·竹青》则由中荷两地舞蹈家联袂献演,内容创作取材自《聊斋志异》,采用世界先进的投影技术,以优雅的昆曲和悲凉的二胡作为旁白,大型新颖的道具与特效演出的配合令人耳目一新。无锡本土舞剧国外受追捧为了让外国观众更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市歌舞剧院还不远万里将丝绸、中国结、剪纸等中国特色商品带到剧院,没想到所有商品销售一空,厉以俐坦言,“原本就是为了烘托气氛,让外国观众能实地感受到中国民族特色的魅力,没想到如此受欢迎,竟然一件不剩。谢幕时全场观众情不自禁起立鼓掌,三次谢幕还不舍离去,期间有很多观众都到后台要求与主演交流合影。”舞蹈演员张娅姝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的名气也不弱,很多外国剧迷都是为了一睹她在舞台上的风采而驱车赶来看演出。最小的外国粉丝只有9岁,她竟然与无锡市歌舞剧院的工作人员聊了1个多小时,以此来抒发自己对中国民族舞剧的热爱。舞蹈演员韩磊还记得,在英国小镇吉尔德福演出时,许多观众专程从伦敦坐火车前来观看演出。在朴茨茅斯国王剧院演出时,张娅姝更是被外国粉丝包围,场面一度失控。张娅姝告诉记者,当年第一次出国演出《绣娘》,还未到加拿大,当地观众已从媒体获悉该剧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大获成功。听闻《绣娘》在加拿大只在渥太华一地演出的消息后,很多住在温哥华的华人特地驱车赶到渥太华观看演出。26天赶往11个城市演出14场“3月16日到24日在荷兰,3月25日到4月10日在英国,26天内赶赴11个城市一共演出了14场。在荷兰4个城市演出,在英国7个城市演出。”张娅姝疲惫地告诉记者,自己回来5天了,但身体一直没有调整过来,所有的演员都瘫在家里,能不动就不动。到国外巡演无疑是一份辛苦的差事。厉以俐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基本都要4、5个小时的路程。最难熬的是从荷兰到英国,因为是最早航班,大家演出完没睡觉就奔机场了。为了降低演出成本,本次巡演以大巴车作为交通工具。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公路上度过。高强度的舞蹈、高密度的演出、忽冷忽热的天气加上舟车劳顿,使大家疲惫不堪。“我们要么在演出,要么在演出的路上,在英国基本是一天演出,一天赶路,住宾馆的时候箱子都不能打开,因为睡一晚就要换地方。”张娅姝告诉记者,上次来加拿大演出,坐了将近20个小时的大巴才抵达渥太华。演员们在舞台光鲜亮丽,其实所有的演职人员身兼三职,舞台上装台、走台、化装、演出、跳舞、搬道具、拆布景。跟剧场分成卖票国外商演成功厉以俐告诉记者,这次巡演不同于以往的国际交流,所有演出都要观众自发买票进场,而票房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期。厉以俐笑着说,《绣娘》第一次出国巡演,是在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演出,当时就有一位美方翻译人员特别担心,因为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厅是主剧场,能容纳人,如果不组织观众,单纯靠卖门票,上座率能达几成?谁心中也没有底。结果自然是完美的,上座率高达9成,《绣娘》赢得了美国市场的认可。厉以俐强调,《绣娘》走进肯尼迪艺术中心商演,创下了很多“第一”:第一部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主剧场演出的中国舞剧,也是第一个走进肯尼迪艺术中心主剧场演出的中国文艺院团。之前,曾有《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把酸枣》《丝路花雨》等中国剧到艺术中心演出,但从没进过主剧场。之所以是《绣娘》,是因为这部舞剧不仅艺术水准高,且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也正是因为舞剧《绣娘》在美商演大获成功的消息快速传播开来,当时在演出结束时,无锡市演艺集团负责人刘仲宝又接到了欧洲的演出订单。《绣娘》赴国外商演,成为无锡舞剧由“精品范”走向“国际范”的转折点。屡获大奖,无锡成为名副其实的舞剧强市。奖项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开拓了商业市场,可谓有艺术水准,才有市场前景。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绣娘》,正是以其艺术感染力,让外国观众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这次巡演是无锡艺术团体走向国际的探索和尝试,为拓展国际市场,创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产业做足准备。”厉以俐表示,今后市歌舞剧院还将带着更多作品走向国际舞台,为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作出积极贡献,争取把国际版《绣娘》打出国际品牌,明年或后年继续去英国巡演。(晚报记者璎珞)■短评走出国门办商演无锡歌舞剧了不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在国外大戏院演出的消息,经常可以媒体上见到,而谈及上座率是一个忌讳的事,其实行内人也知道,许多在外的演出基本上都是组织观众,送票看戏,几乎是华人包场,甚至某些当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为这些送上门的票感到头痛,去吧,实在是频繁;不去吧,也对不起国内来的演员。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中国的文艺演出质量不行还是演出内容不配国外观众的胃口?能走出国门的演出,质量肯定是过硬的。至于能不能吸引观众自掏腰包,不试一试怎么会知道呢。小编认为,很多时候是组织者的担心,担心万一出票不利会没有面子,会影响大国形象。商业操作也就迈不出这一步了。庆幸的是,我们无锡市歌舞剧院勇敢地迈出了国外商演这一步,原创民族舞剧《绣娘》不仅获得了商演的成功,而且是首部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主剧场演出的中国舞剧。商演不仅在美国获得了成功,在英国也获得了成功。并且,他们再接再厉,明年或后年将再次走出国门办商演。作为一家地市级文艺团体,获得这样的成绩,剧团领导的努力和演员们付出的汗水,值得大书特书,值得点赞。我们要大声告诉晚报的读者:走出国门办商演,无锡市歌舞剧了不起。(马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jd/1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