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夜泊

原创·抄袭必究

关于林徽因,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又为何深受众人喜爱,有数人对她各样的评价,诸如: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冰心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幼仪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卞之琳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李健吾

“一代风华与美貌并存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是我对林徽因的评价。

提起林徽因的名字第一时间会让人想起那个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先后痴迷钟爱一生的奇女子。

她的一生,很简洁、明澈,做人也光明磊落,她的每一段情感经历,每一步行事做派,从不刻意回避与遮掩,这也是林徽因活的洒脱的最大原因。说起林徽因,我想该从两方面来谈起:

一是她对爱情的经历与选择;

二是她对建筑事业上的付出与成就。

关于她的爱情,众所周知,三个深爱她的男人,都堪称才子,但她只选择了梁思成共度余生。

林徽因曾说: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可见,在爱情中的林徽因也曾经有过些许的犹豫的,但是最终还是理智让自己对于爱情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关于与徐志摩:

林徽因曾说:“徐志摩当时爱的不是真正的林徽因,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怀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我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初识徐志摩的林徽因年仅16岁,为徐志摩的情诗俘获了芳心,这样意乱情迷的沦陷又是哪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能够抵挡住的诱惑与新奇?

但是,在林徽因的脑海里,接受新型爱情却不可以接受旧时的婚恋形式。

当她发现徐志摩早已娶妻生子,那种骨子里的无法接受做别人的小三的思想,成为了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最大的障碍,这段感情也自然而然地因林徽因的理智而结束。

有人说林徽因是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坏女人,实则不然。

没有谁在感情来临的第一时间先问其家事,而且徐志摩在初识林徽因时并未说明自己已有家室;而徐志摩的已有家室就注定了他与林徽因终然无果的结局。

尤其当徐志摩为了获得与林徽因的完美结合,狠心与张幼仪离婚时,林徽因没做任何评论也未表达任何的态度,很明显,徐志摩在林徽因的内心早已经彻底失了初识美好的样子。

一个男人为了婚外女人抛弃原配,这样的不是真爱,也配不上真爱二字。

这不过是一个男人最渣的行为,这样的人品值得商榷,而且在爱情中的徐志摩,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对于生活与责任似乎从来与他无关。

关于与金岳霖:

对于林徽因来说,金岳霖这份诚挚的爱,虽然给她更多踏实的安全感,但是林徽因自我分辨对于金岳霖,自己感受更多的是友情,如果在两个人爱情生活中掺杂了友情的成分,那这份情只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所以,在理智的明断下,林徽因判定自己对金岳霖的感觉非爱情时,便及时作出了决定。

有人说,金岳霖是为林徽因的终身不娶,而金岳霖有自己的同居女友——秦丽莲,但是因金岳霖内心深爱林徽因,造就了金岳霖的终身未婚。

其实了解林徽因的人便知,金岳霖与林徽因之间从被林徽因判定为友情后,就一直定格为挚友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金岳霖未能把握好与林徽因的感情距离,梁思成也断然不会将金岳霖当做家中上宾来对待。

只不过,在众人眼中的金岳霖作为虽因林徽因而起,却与林徽因无关。对于他与林徽因之间,若是以另外一种身份陪伴已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秦丽莲终究还是未能与金岳霖走进婚姻的礼堂的主要原因,是秦丽莲本身是一个不婚主义者。

面临深爱过的林徽因已为人妇,秦丽莲又是一个不婚主义者,金岳霖的终身未婚也就被人理解了。

关于梁思成:

可以说,林徽因是一个能够在爱情中明断对错的理性女人;她与梁思成是父母之命,二人共同前往美国读书学习期间,因有共同理想与追求,心也越靠越近。

梁思成深受家庭教育的文化影响,加上自身的理想与抱负,成为了林徽因全心托付终身之人。

相比徐志摩来说,一个只会用情诗打动少女芳心的人,又为了获得与少女的完美结局不惜抛妻弃子的渣男,怎可能是林徽因的理想选择?

林徽因为什么最终选择梁思成?

我想,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内心概念里最好的爱情,不该只有诗的灵魂浪漫,还应该是二人有共同远眺同一个远方的理想,并共同为这个理想奋进、专研,林徽因与梁思成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结合也便是天作之合。

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彼此的爱情日益浓厚源自于互相欣的赏和崇拜,也正是如此才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个能够和自己有着共同思想的男人,才是林徽因理想的爱情与婚姻的最佳人选。

年3月,两人在渥太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那天,梁思成问:“为什么选择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爱情中的林徽因,她知晓浪漫带给人精神上的欢愉,但她更知晓生活不该只被精神上的欢愉麻痹,所以懂得一个人应该对生活、生命有所责任与交代。

她对待爱情的理智与聪慧,明断对错的本能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以至于寻得梁思成这个最合适自己的伴侣是必然的结局。

说到林徽因的事业,想到的便是“中国建筑史”。

但每每有人提到“中国建筑史”时,想到的人物却都是梁思成,很少有人关心“中国建筑史”是在林徽因的辅佐下,由梁思成完成的。

林徽因的幼年其实并不幸福,父亲林长民与母亲的感情并不是深厚,致使林徽因从小便随着母亲谨小慎微的生活,但当她看惯了母亲的卑微婚姻时,内心便坚定了学习知识文化和接受先进思想,绝对不能有母亲一样的人生,同时这一点迎新思想也正与父亲林长民的想法不谋而合。

年,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考察访问。这次长时考察,他便带上了徽因。同年9月,徽因考上了伦敦圣玛丽学院。

后来与梁思成年,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为了“中国有那么多好建筑,但是却没有现代建筑科学”的理想,与梁思成选择建筑专业,但因建筑学不招收女学生,她选择了美术选修建筑学,这也成为了她后来辅佐梁思成完成事业理想的先决条件。

林徽因,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专家,她参与过的三件大事,均是在她“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的情况下完成的:

第一件:国徽的主要设计第二件:目睹濒临绝根的景泰蓝花瓶,便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完成了抢救景泰蓝工艺。第三件: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

要说林徽因被人喜爱与尊重的原因,不过是如下7点概括:

①关于生活:知晓生命的意义,并活的理智与洒脱。

②关于爱情:深情但理性的自爱,懂得如何把握与控制内心感性的欲望来理性面对不合宜的情感。

③关于自身健康:体弱但不娇弱、颓废,可以带病坚持创作并辅助丈夫完成事业造诣的女子,她战胜的是自己的意志也是旁人对她不得不竖起拇指的钦佩。

④关于爱国情怀: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日本学者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林徽因闻言就怒了:“我就要去找出来,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⑤关于做人的原则:清华建筑系是林徽因夫妇一手创建的,年,女儿梁再冰考清华落榜,当女儿想让林徽因走后门时,林徽因回答:“不能那么做。”

⑥关于理想:除了建筑学专研外,林徽因酷爱文学创作,时刻充实自己。

⑦关于努力与坚强:无论世界给了她什么际遇,她都有让它变得更好的能力。

陈占祥曾经这样评价林徽因:

“不是巾帼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

林徽因自己说: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林徽因,一个在感情里理智的深情女子,活的明白也洒脱,对待三段感情有着非常聪慧的抉择,婚后与梁思成也有各自的卧室和书房,当有各自的事需要做时,便各忙各的,互相尊重,互不打扰,自得其乐。

林徽因口中描述与梁思成的婚姻时,她说他们彼此的心灵是亲密的,而生活是独立的。

由此看来,聪明的女性,在婚恋中应该懂得适当地给爱人留白,这也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多年婚姻和谐的最主要原因。

“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我的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我的成长来说,是夹杂在散养和圈养之间,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存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直到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话,让我在图书馆内我翻到了这本书籍时倍感雀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位江南作家白落梅为林徽因写的传记。

从那后,我便与林徽因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便又翻阅了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上、下集册,彻底爱上了这个聪慧绝伦的女子,那时我对自己不知为何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才有了准确的认知: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活,并且活的美丽又洒脱。

大概,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便是:努力活出自我、华贵、无比有价值的一生。也正是如此,才能知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以怎样的心态存在这世间。

结语: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没错,如果是我,我也会有同样的回答与选择。

她已经是个奇女子,她没因为自己是女人就禁锢了自己行走的双脚,也没因为自己是女人,就惺惺作态地敷衍人生,她,是一个只能让人仰望的美好女子。

真实的林徽因,远比她的绯闻更精彩!如果你看到她的文字,深知她的人生历程,你也会和我一样深爱上她,并因为她的一生带给自己别样的启迪!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林徽因

情,是人在世间的炼狱。有关爱情,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能修成正果,点击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gl/1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