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打败拖延,迎接挑战,你就踏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21/08/392959.shtml字数:字阅读时间:10分钟美国剧作家约翰·帕特里克说:“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学习的力量》一书中提到,持续挑战难题,长时间深入思考,可以让头脑变得更聪明。通过思考和自我挑战,使自己获得成长,也是我正在做的事。我写周总结已经有半年的时间,这个月我决定打破周总结的固有模式,聚焦于一点深入思考输出文章。新的模式比原来的要难一些,结果我拖延了。呆在舒适区无法成长,提高难度又容易拖延,该怎么办呢?我陷入两难的境地。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于是我开始了对“拖延”的探索。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拖延的现象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而不只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豆瓣网有一个小组,叫“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年成立,到目前为止组员高达18.3万。小组衍生出一个叫“战拖会”的组织,里面不乏舒明月、李松蔚、袁春楠等各领域名人,年他们出版了一本书《挑战拖延症》,讲述各自的战拖历程。不只在国内,国外也有庞大的拖延症群体,早在40年前,国外的心理医生就对拖延展开研究。简·博克和来诺拉·袁在美国从事流行心理的科普和临床治疗,年他们为学生开设团体治疗课,课程在周一上午九点开始,可是十点前却没有一个人出现。他们开设的第一个工作坊也因报名人数太少差点取消,没想到2/3的人在截止时间前的最后一分钟报名了。年,简·博克和来诺拉·袁出版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在25年间多次重印,长销不衰,并于年修订后引入中国。人为什么会拖延?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拖延?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接下来我将以书中的理论和建议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践,分析总结解决拖延的方法。一、什么是拖延《拖延心理学》中提到,拖延作为一种本能反应和自我保护,它受内心恐惧的驱使,是人们掩盖自己弱项的一个心理策略。拖延是人们内心情感在外部行为上的一种投射,它既不是恶习,也绝非品行问题,但是却会对人产生危害。拖延的人常常陷入自责、焦虑的负面情绪中,从而导致更多的拖延。更为严重的是,拖延使得我们逃避困难,无法获得成长。长此以往,不但对自己丧失自信,还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作者莱诺拉曾经在退换货这件事情上,产生过严重的拖延,并且深受负面情绪的折磨。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冲动购买了一台磁带录放机,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又买了更便宜而且质量更好的录放机。莱诺拉打算把没开封的那台退掉,可是想到打包退货需要一天的时间,换货要去图书馆查阅《消费者报告》,她就把这件事给搁下了。过了7天退货期,又过了14天换货期,甚至半年过去了,录放机都一直躺在门边。每次莱诺拉经过录放机,都感觉到内疚、焦虑以及自我怀疑。直到有一天,她终于平静下来,分析了自己的状况,用了一个小时,带着录放机忐忑地来到商店。路上她还盘算着,如何为自己找借口,可是在门口刚好碰见那个强势的推销员。推销员问她是否要退货,她说是的,然后推销员就给她开了张退货单,莱诺拉没想到事情如此简单。虽然每个人的拖延程度和具体表现都不一样,但是拖延者往往呈现出同样的倾向。心理学家斯蒂尔研究发现,拖延者具有三大行为特征:1.意图和行为不一致。意思是说拖延者无法按照自己内心所想采取行动。以莱诺拉退换货的例子来说,她心里是想退换货的,可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她却迟迟没有行动。2.对自己不够“尽责”。如果一件事本身缺乏吸引力,拖延者就会动力不足,难以制定计划,并且坚持实施。莱诺拉在6个月中,总能找出一点时间去完成这件事,但是她却一再拖延,一来是因为她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降低了她的行动意愿,二来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吸引力,她无法从做事的过程中得到快乐。3.自我约束能力差。这一点体现在拖延者不断选择短期而非长期利益。莱诺拉在最开始的7天和14天里特别忙碌,所以她下意识地选择拖延退换货,以缓解时间上紧张,但是却任由自责与焦虑的情绪不断加强。二、为什么会拖延《拖延心理学》的作者们说:“我们鼓励你不带批判和责备地去探索和理解,情绪、生物和社会因素对你的拖延所造成的影响。”恐惧使人退缩,自责也于事无补,勇于探索,弄清事情背后的真相,才是解决之道。人为什么会拖延,而且只在某一类事情上拖延呢?除了恐惧的本质,有哪些方面会导致人拖延呢?找到拖延的原因,问题就解决了一半。1.导致拖延的四个因素年,心理学家斯蒂尔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综合项研究成果,总结出导致拖延的四个因素:(1)对取得成功缺乏自信。当目标设置过高,任务难度较大,会让自己失去信心。那么,合理设置目标,降低任务难度就很重要。(2)预计过程和结果令人讨厌。面对缺乏吸引力,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人们会感到厌烦。苦中作乐是一种能力,比如有的人会边做饭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3)目标遥远,缺少反馈。目标遥远,就像马拉松的终点一样,专业运动员的做法是提前研究路线,记下沿路的标志物,把大目标拆分成很多个小目标,这样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能得到反馈。(4)无法专注,易冲动,易分心。在拆分目标,降低任务难度之后,设定截止时间,给自己一点压力,才能够收回注意力。在莱诺拉的退换货事例中,影响她的主要是前两个因素。当莱诺拉见到那个把录放机卖给她的推销员时,她才意识到,原来她害怕再次遇到那个推销员,害怕推销员会说她反复无常。因为自儿时起,她就害怕那样的指责,那会让她感到愚蠢和羞耻。儿时的经历都让莱诺拉在面对他人时缺乏自信;把退换货想的太难,让她对这件事缺乏动力;而退换货过程中和推销员打交道的环节,又是她不想要面对的。到这里,莱诺拉拖延的谜底才完全揭开。找到了拖延的真正原因,莱诺拉就可以避免在同类事情上拖延,比如与同伴交流退货经验,或者请朋友帮忙退货等等。2.完美主义会导致拖延吗我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看到有同学拖延完成作业,大家会说这样类似的话:“先完成,再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大家似乎一致认为,完美主义是导致拖延的罪魁祸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达·芬奇著名的《蒙娜丽莎》历时20年才完成,他晚年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告诉我,有什么是完成了的?”然而心理学家斯蒂尔,对拖延进行全面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完美主义者更少拖延,因为他们会为了做得更好,而刻意避免事情的延误。那么拖延又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一群人,是怎么一回事?肯尼思·赖斯博士指出,他们更可能是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什么是“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呢?心理学家在研究中,甄别出两种完美主义类型,分别是“适应型”和“适应不良型”。两种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都很高,区别在于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高,却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失望,他们对犯错极为敏感,会不自觉地陷入自责和自我怀疑中。一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父母的高期待与苛刻要求,很可能是孩子形成“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的原因之一。要走出拖延的怪圈,“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需要把高要求降低到自己能够达到的合理范围,同时学会允许自己犯错。3.警惕这些观念,不要被它们操控《拖延心理学》中提到,那些喜欢拖延的完美主义者,正被他们所钟爱的信念操控。正是因为这些信念的影响,使他们对自己过于严苛。因为你平庸,所以被轻视;优秀是一种天赋,不用努力;一切事情都应该自己来,向他人求助是软弱的标志;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案;我无法忍受失去,所以我选择不开始,因为不开始就不会失去。三、拖延怎么办在了解拖延的本质和成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层面。“恐惧”属于心理层面的因素,“目标遥远”属于计划层面,“易分心”属于行动层面。这是因为当人们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通常会经历起心动念、计划、执行三个阶段。《拖延心理学》在书中的第四部分,给出了与拖延作战的方法,我将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和补充,从心态、计划与执行三个层面,制定解决拖延的方案。1.心态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有一个拖延研究小组,对大学生的拖延情况跟踪调查了整个学期。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考试时拖延了复习计划,那些一直纠结这件事,不肯原谅自己的人,更有可能在下一次考试时继续拖延复习计划。而且他们对第一次的拖延越是难以释怀,第二次拖延就越严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发现人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会出现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一种是成长心态。固定心态认为人的智慧与才能是固定的,是与生俱来的,犯错是失败的表现;而成长心态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通过努力人会变得更聪明,正面看待犯错和失败,对自己更有耐心。那些无法原谅自己犯错的学生,表现出的就是固定心态。情感咨询师赵永久认为:“不允许占据了他们的心理资源,消耗他们的能量,让他们更没有能量去战胜拖延。”所以,在觉察到拖延的迹象时,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心态、管理情绪。学会用成长心态去看待拖延,拖延不见得是件坏事,因为犯错中蕴含着成长的机会。接受自己拖延的事实,情绪就会自动消失。很多时候,拖延是在提醒我们存在盲区,那么其次要做的就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扫清知识或者心理上的盲区。以周总结拖延为例,提升难度后,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从舒适区跨入学习区,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知识盲点,自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慢慢平静下来。内心的恐惧一方面来自对于未知,另一方面来自于高难度任务带来的压力。扫清盲区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缓解压力,初步减轻内心的恐惧。如何缓解压力呢?《拖延心理学》强调:“将重心放在过程上,反而有利于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学习的乐趣会强化学习的动力。”尽管我们需要瞄准目标,但那属于制定计划阶段做的事,其他时候过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dt/13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论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生活是由许多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