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危险地带要诞生反地雷组织请遵守渥
芬兰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长期以来,两国的边界氛围很“北欧”,即北欧国家那种特有的“冷淡”。不过,自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芬兰似乎开始重视起那条长达公里的边界,并开始研发新武器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正在研发一种用于威慑敌人的远程引爆武器。该装置埋于地下,在触发时,它会自行弹射到空中,然后向目标发射弹丸。”芬兰国防部长尤尼斯尼尼斯在一个媒体见面会上说。“这是一种更适合芬兰地型的武器,传统的地雷是向上或向侧面爆炸,而我们新研发的新武器不是这样,它有着更优异的区域效应和威慑效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测试”。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很多人在感叹“这位部长先生真没见识”。它描述的不就是“跳雷”吗?搞得大惊小怪、神乎其神的,还说什么新型武器。这玩意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就已经研发并应用于作战了。跳雷,主要应用于反步兵作战,它在触发后,弹射到离地面大约1.2米的位置,然后爆炸,破片或者钢珠向四周喷射,破坏方圆约50码的一切物体,没有死角。德军最早发明的跳雷S-MINE被美军破解后,美国诞生了M14/M16APM跳雷,它的外观像一个大的易拉罐,威力巨大,散射的破片杀伤半径可达30米,如果将其埋于温带的地区,保质期竟能长达8-12年。俄罗斯也有OZM跳雷家族,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投入使用,并在阿富汗战争中取得一定的战果。除此之外,意大利、南斯拉夫均有研发和制造过不同规格的跳雷。做为古代“地雷”的发明者中国有没有研发出“跳雷”呢?答案是肯定的。最初,我国研发了69式反步兵跳雷,密集杀伤半径为11米,外壳材料为铸铁,内装TNT。由于69式存在先天性的不足,我国后来又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采用了中国独创的塑料外壳包裹钢珠破片的设计,研发出了72式反步兵跳雷。该地雷一旦引爆,散发的破片数达到惊人的枚,在14米的半径内,敌人或伤、或残。该地雷的设计目的并非是杀死敌方有生力量,而是致敌人于伤残,制造大量伤兵,使伤兵成为敌方的负累,无法进行既定的作战计划或者突击行动。69式和72式跳雷曾在越战中大展身手,让敌方特工叫苦不迭。话题回到芬兰,它是《渥太华公约》的签署国,什么是《渥太华公约》?直白一点说就是禁雷公约,旨在消除全球以杀伤人员为目的的地雷,迄今为止,该公约共有个签约国,包括芬兰在内。如果芬兰要布置文中所提及的那种武器,恐怕是有悖于该公约精神的。或许,他们是不知道边界埋有大量地雷,会给日后带来的巨大困扰。美国、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等国没有签署《渥太华公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dt/12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双师教学一根网线牵动的公平实验中国教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