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你”看这里:

为了让更多考生了解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导师及团队,拟定于年6月11日晚17:00开始通过腾讯会议系统进行“年云端夏令营宣讲会”。请同学们统一用“学校名+姓名+学号”登录腾讯会议系统。

时间

场次

会议号

备注

17:00

夏令营介绍

-

17:20

A场-分子、纳米及再生医学(纵)

导师出场具体时间见安排

B场-生物医疗仪器(纵)

导师出场具体时间见安排

C场-影像、计算及系统生物学(纵)

导师出场具体时间见安排

A场分子、纳米及再生医学(纵)

张春富教授科研介绍和交流

17:20-17:30

张春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多模态纳米分子影像探针技术及肿瘤诊疗研究;纳米材料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及治疗;放射性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

丁显廷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7:30-17:40

主要研究方向:1.单细胞组学,单细胞蛋白检测技术、单细胞多组学共检测技术2.体外诊断,生物传感器,微流芯片技术3.痕量蛋白富集、捕获、成像的纳米材料

丁显廷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子与纳米医学平台主任,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千人青年项目获得者,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达沃斯论坛)“青年科学家”

何志明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院士,医院名誉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纳米诊疗创新团队介绍和交流

17:40-18:10

主要研究方向:1.精密表、微观结构的纳米功能复合材料;2.超灵敏、多指标、单分子生物检测新方法;3.基于纳米材料与微纳技术的创新生物检测装备;4.纳米疫苗与肿瘤免疫治疗

古宏晨教授

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徐宏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特岗学者、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参与介绍团队成员:徐高连、王耀、方晓霞

朱芳芳教授科研介绍和交流

18:10-18:20

朱芳芳教授

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1血小板与再生医学,包括血小板发育分化的信号调控与命运决定、血小板的体外再生、血小板各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究等;2巨噬细胞的癌症免疫学,包括巨噬细胞与癌细胞作用的信号通路与机制、结合基因编辑手段进行免疫细胞治疗等

方俊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8:20-18:30

方俊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1.功能化医用高分子材料;2.干细胞与细胞重编程;3.免疫工程与免疫再生医学;4.心血管与肌肉等疾病的诊断与再生修复进行免疫细胞治疗等

纳米医学光子学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8:30-19:00

叶坚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医院“广慈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兼职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1.等离激元纳米材料的模拟设计、合成制备、光学属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2.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缝隙增强拉曼探针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余辉教授

上海市“浦江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光学生物传感及体外诊断技术;生物单颗粒、单分子显微成像技术;新型等离子体光学检测技术。

王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超分辨荧光成像;光谱成像;多模态光学治疗。

刘苹教授科研介绍和交流

19:00-19:10

刘苹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热物理治疗新方法—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的免疫学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研究微量金属元素铁在肿瘤转移及耐药的作用机制

B场生物医疗仪器(纵)

生物传热传质实验室科研介绍和交流

17:20-17:50

徐学敏教授

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自然杰出青年,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热物理基础研究及其在肿瘤和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热物理和光学创新医疗仪器研发;3、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的免疫学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

张爱丽教授

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启明星”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1、热物理治疗机理;2、肿瘤、心血管精准消融治疗仪器;3、诊疗一体化设备

刘苹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热物理治疗新方法—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的免疫学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研究微量金属元素铁在肿瘤转移及耐药的作用机制

杨建龙长聘教轨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1、基于OCT的3D/4D功能内镜技术;2、基于光纤光学的新型医用传感、成像和治疗设备;3、用于治疗评估和预后分析的可解释人工智能算法

视觉科学与康复工程实验室科研介绍和交流

17:50-18:20

柴新禹教授

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科学与康复工程实验室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电刺激神经调控及视觉神经机制、人工视觉信息处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化检测、光学成像及其图像处理、神经接口设计与研制

陈垚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神经机制、电刺激调控神经机制、大脑运动控制的皮层神经元编码、侵入式脑机接口

李丽明研究员

“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神经调控、神经假体及神经功能修复、电刺激神经调控的脑机制及其皮层可塑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智能诊疗及其调控新疗法、神经信号处理

隋晓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神经接口与调控技术,及其在人工触觉、视觉修复等神经康复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神经科学与工程方向科研介绍和交流

18:20-18:50

童善保教授

上海市“曙光学者”,全国优博学位论文奖,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中国医学神经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电子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神经信号处理,神经光学影像,神经调控与康复

孙俊峰长聘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经颅超声神经调控技术、神经影像成像技术及分析方法、个体化神经调控技术、及这些技术和方法在脑认知功能和脑疾病中的应用

苗鹏副研究员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上海市优博论文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工程领域的光学成像和临床转化,近年来专注于随机矩阵理论与散射成像的理论融合

郭晓莉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晨星计划”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神经影像及神经信号的康复研究

涂圣贤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8:50-19:00

涂圣贤教授

教育部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士、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士

主要研究方向:1.心血管成像与定量分析;2.血流动力学;3.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4.人工智能;5.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及导管;6.介入器械

郑国焱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9:00-19:10

郑国焱教授

上海千人

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医学图像配准、分割和重建;2.影像引导治疗、手术机器人;3.病灶智能检测和疾病诊断

邬崇朝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9:10-19:20

邬崇朝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1.太赫兹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成像;2.生物医学光子学;3.微纳生物医学光电子器件

C场影像、计算及系统生物学(纵)

邵志峰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7:20-17:50

邵志峰教授

讲席教授,博导,千人

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物理学,方法学创新和生物仪器研发

郑诚功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7:50-18:20

郑诚功教授

讲席教授,千人,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骨骼肌肉系统生物力学研究,骨科植入物研发,康复医疗创新技术研究,医疗器械创新研发

参与介绍的团队成员:顾冬云、蔡宗远、姚怡飞

黄秋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8:20-18:30

黄秋教授

医院“广慈”引智教授

研究方向:1.核医学成像设备研制(包括PET/CT和SPECT/CT探测器及整机研制);2.成像算法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反问题研究);3.临床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张志勇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8:30-18:40

张志勇副教授

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扬帆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1.磁共振伪影消除;2.实时磁共振成像与导航;3.高维磁共振加速采样与重建;4.磁共振多感知系统开发;5.磁共振诊疗一体化研究

魏红江教授团队科研介绍和交流

18:40-18:50

魏红江教授

国家青年特聘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1.超高分辨磁共振定量脑成像;2.脑机接口磁共振影像导航技术;3.机器学习磁共振快速成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otaihuaa.com/wthdt/8644.html